儿子学画记——写在儿子的生日
无意间,翻出了儿子小时候画的画,稚拙。
儿子维维小时候的画我留得不多,我属于那种有意识而不是处处有心的妈妈——不像我妈妈,对我的成长教育处处留心,留下我上百张童年时的“画作”。
说自己有意识,是指我会给孩子留出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不苛求。这大概和我在看书时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儿童教育理念有关,觉得要尊重孩子的自由、要尊重孩子的愿望,尤其不要把父母的未遂心愿让孩子来代替自己完成。
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我没有读美院,这是我很大的遗憾。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刻意让孩子一定要去学画,以代我完成未遂的心愿。
当然我希望儿子喜欢画画,因为先生是学美术的,而我又出生于绘画家庭并有一定的美术细胞。于是,在维维很小的时候,我便留意他有没有绘画的兴趣。
最有意思的是孩子的外公,在维维周岁那天“抓周”的时候,维维在一些象征性的物件中抓出了油画笔那一刻,外公高兴得不得了。当然,外公对这个小外孙另一只手抓到了雪花膏瓶子稍稍有点不悦,就好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抓周抓的是胭脂口红,预示其人将来是个情种一般。于是,外公用解嘲的口吻说:“呵呵,这小子将来是个风流画家!”幸而我儿子成人后是个艺术家,却并不风流——这是后话。
我保留了维维最初的“画”,诸位可以看出来并无多大的才气在其间,不像刘诗昆那样两岁就对莫扎特的歌曲有反应,也不像傅聪那样三、四岁的时候展现音乐天赋的过人。
但作为母亲,总想从儿子身上“发掘”点什么。
声乐音乐方面是没戏了——他的粗喉咙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被我父亲的老友、他呼之为“孙阿公”的戏称道“麒派喉咙”,对磁带里放出来的钢琴曲与交响乐他也无动于衷。
当他三岁时能不照着图样搭出别具一格的积木,第二年我就把他带到北京,让他见识见识帝国之都那些辉煌的建筑,兴许,未来的建筑师就是这么被培养出独到的眼光的。
但他五岁就不再爱搭积木了。期望随之破灭。
好在他还喜欢乱涂乱抹。
小学三年级他和那时代的孩子们一样,强烈地喜欢电视台里放的那些美国卡通,喜欢唐老鸭与米老鼠。那是1985年左右。
他喜欢画画不用说我是暗中窃喜的——周围的环境也利于对他的培养,我们就住在美院宿舍里,周围的邻居大多是画家,我未能当上画家而孩子却说不定能代我完成我的夙愿。
但画米老鼠之类不是美院入学考试所包括的内容,哪怕是美院附中,也不考这个。素描、速写、水彩,应考的是这些啊!
要他自小进行正规的训练,就像学音乐的自小要趴在钢琴上反复弹奏那些单调的练习曲一样。
三年级升往四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就张罗着让他进了美院工会办的美术班,学习那些基本技巧。那时,社会上开办特艺班的不多,家长的“起跑线”的意识还没有产生,对于孩子们竞争做人上人的愿望还不是最强烈。至少,我是不那么强烈的。
也有持“先见之明”的家长。我的邻居,就摇着扇子,为她画素描的儿子扇风,扇子小,那点小小的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她扇得满头大汗,她儿子还是满头大汗。她儿子比维维大两岁,很懂事,在妈妈的注视中认真地画。
而9岁的维维,显然不喜欢这种单调的基本功练习,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的。我也不去说他,看了一会我就离开了。
到了中午,儿子回来了。我问他画得怎样,他说:“没意思!”我也没有责怪他。我也是不喜欢画素描的,将心比心。
第二天他去美术班画画,我没有跟着去。过了一个小时,邻居告诉我:“维维在操场上玩呢!”
维维回家,我问他有没有画画,他老实地告诉我,在操场玩。这孩子基本上不撒谎。
我说:“你不喜欢画画,那美术班就别去了!”
虽然学习班的费用不能退回来了,我还是决定让孩子别去了,我不希望看到孩子把原本的兴趣看作是受罪。
那个暑假儿子理所当然地大玩,学院暑期里空着的操场自然是这帮男娃娃们的去处。他也踢足球,但跟他玩的孩子都比他大,而且他也不强悍,所以,就干起守门这无聊的“职位”,现在回忆,我忽然想起鲁迅在《孔乙己》里写的一句“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不跟儿子谈起学画画这档事,可暗中仍然不想让他放弃对画画的兴趣——只要有兴趣,说不定等他以后懂事了,也许还会正式学画的。
怎么让他还保持画画的兴趣呢?
唯有投其所好。
这小子此时就爱画唐老鸭米老鼠等等。
那我就让他画米老鼠。
我这当妈的,如此便操刀上阵了。我临摹了一张米老鼠,是放大“粘纸”上的,线条比粘纸上看的清楚,又删繁就简地把粘纸上的图画做了改动,就让他临摹我的,比较容易。
小子对我画的,佩服得一愣一愣的, 就临摹起来。
那种粘纸,亦是商家的眼光,现在称作“动画产品的衍生品”,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还没有对在中国仿制的唐老鸭、米老鼠的“动画产品的衍生品”加以太严格的限制,所以这种衍生品地摊上、书店里比比皆是。当时的孩子喜欢把带有图案的粘纸到处胡乱贴,冰箱上、玻璃窗上比比皆是。好在我们家没有发生这样的“灾难”,我只允许儿子用作临摹。
在八十年代大伙儿一般工资还是几十元的时候,地摊上这种一整张米老鼠系列的粘纸,如同整版纪念邮票似地排列,但大约只有二三十张,要五角钱一张。别的方面零用钱我对他有所控制,唯独他买粘纸我网开一面,只要他指着哪张,我就买。如此,我家后来有一摞摞的粘纸。
还有填色的唐老鸭涂画本,我也买了。
诸位不要小看我这里的动机,我看似漫不经心,里面的讲究有三:1.让他画画的兴趣不要丢失;2.临摹的过程,其实也是掌握“形”“线条”的过程,日后在素描、速写等等方面有用。3.填色,让他可以对色彩有初步的感觉,如色彩的对比等等。
到他到小学六年级,“画技”有所提高开始不屑于老妈的水平时,我又动员了我的干女儿珂珂,同办公室同事的女儿,美院附中的学生,让她画一小本“范本”给维维作示范。
俺真是用心良苦吧?
但总是唐老鸭、米老鼠这么画下去也不是个事呀。
1991年,他初一升初三那个暑假,我院子里一个比他小两岁的男孩在美院工会美术班画画回来,当着维维的面,我要来了这孩子的素描,不住地夸:“画得真好,真好!”
儿子在一边不服气地说:“没那么好!”
我激将:“没那么好?你画得出来吗?”
第二天,维维气鼓鼓地向我要了钱,缴费上了工会的美术班。
“中计”了。
之后就是少年宫美术班,美院学生办的美术班……此时,社会上这种班那种班应运而生多了起来,因为家长们意识到艺术在某种方面是一种技能啊。中国人向来很看重技能,所谓“技不压身”是也。
当然,画家邻居们的指点对他也大有裨益。
而后……考取了扩招前的美术学院,那一届,教职员家属子女中,考取的唯有他。
再后来……毕业了,毕业作品得了他们系唯一的毕业生奖。
现在,他是美院老师,教艺术专业,他的作品也时而参展,大概能算得上是一个艺术家了吧。
【今天是儿子35周岁的生日,想起那个最闷热的下午,想起雷雨过后他终于呱呱坠地了……想起他小时候的一些事,由是记。】
http://s1/middle/49f4229eh7a155c8d9370&690
http://s4/middle/49f4229ehc4d59e11bf23&690
有色彩的那朵,大概是我的“示范”。【1983年住维维的姨奶奶家,窗口对着这么艳丽的南方树果,真是有画下来的冲动……】
http://s14/middle/49f4229ehc4d59eee51cd&690
http://s12/middle/49f4229ehc4d5a02c1d3b&690
http://s12/middle/49f4229ehfb0584ecbf5b&690
http://s2/middle/49f4229ehc4d5a3397431&690
妈妈的“范本”
http://s8/middle/49f4229ehc4d5a43be4f7&690
http://s9/middle/49f4229ehc4d5a53df6a8&690
http://s4/middle/49f4229ehc4d5a783a713&690
珂珂姐姐的“范本”
http://s2/middle/49f4229ehc4d5a83b7f91&690
珂珂姐姐的“范本”
http://s5/middle/49f4229ehc4d5a946a8f4&690
http://s3/middle/49f4229ehc4d5aa03f9c2&690
大二学生维维
http://s15/middle/49f4229ehc4d5aae3350e&690
大二学生维维
作品——
http://s3/middle/49f4229ehc4f30b8fd642&690
http://s9/middle/49f4229ehc4f30c102108&690
http://s9/middle/49f4229eh7a37ba3ce5e8&690
银摆件
右面那一小块可以作为项链坠子(儿子的参展作品)
http://s3/middle/49f4229eh7a37ac342bf2&690
http://s9/middle/49f4229eh7a37ba2d7e88&690
儿子学生获全国金奖作品——
http://s16/bmiddle/49f4229e45e29c274cf9f
http://s13/bmiddle/49f4229e45e29bd7671cc
儿子在美院学的是陶艺,2000年毕业。一晃眼,他教陶艺亦有七、八年了。知道他的学生在全国的展览上得了金奖,做母亲的高兴,有些儿沉不住气,因此把他指导的作品拿出来晒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