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的沙拉比餐馆里的好吃十倍

分类: 随感、我的食谱与其他 |
http://s7/middle/49f4229eha352cb65e986&690
我们很投缘。
说话中,她告诉我:“我女儿可喜欢你啦,还没过门,在我这里就管你叫‘婆婆’了。她说:‘我婆婆可会做菜啦,做的沙拉可好吃啦!’”
我记在了心中——知道这个准儿媳喜欢我做的沙拉。
我做的沙拉是比餐馆里做的好吃,人吃人爱。小小地吹一下牛:不说比餐馆好吃百倍,也好吃上十倍。原因是,一,乃系“家传”;二,原料丰富,餐馆可顾不得放上这么多的原料,他们图省事。
博友要提出异议了——沙拉是异邦菜,怎么着也轮不上是你家的“家传”呀!
容我慢慢道来。
我这“家传”不过是一说而已,说的是这道菜在我家出现的时间很早。约莫我三、四岁,五十年代初,俺妈就做给我吃了。
那还是在上海,也不知她跟谁学的,那时也没有现成的沙拉酱卖,要做这道菜,首先要自己动手制作沙拉酱才行。
……只见妈妈把一个生的蛋黄放在一只碗中,边搅动着蛋黄,边在蛋黄中时不时地滴进一两滴沙拉油(那时,上海有沙拉油卖),顺着一个方向搅着搅着,慢慢地,我看着碗里的蛋黄似乎“长”成了一大堆,有大半碗那么多,于是妈妈这才住手不搅了。后来,她把这一大堆黄色的酱放到在汤碗里早已等候着的那一大堆切好的各色各样的“丁丁”里。
这些“丁丁”是哪些食品做的,我当时全无印象,只觉得拌了黄色酱的“丁丁”份外好吃。
话说过了几年,我家随着父亲调动到杭州的美术学院,住进了别墅中的一套房间,隔壁还住着一家俄国人。那两口子叫贝洛夫、贝洛娃,父辈是白俄,他们分别在在杭州的两所大学里教俄语。
我记得,妈妈向贝洛娃请教如何做罗宋汤、做沙拉。
我那时已经八、九岁了,妈妈请教的同时,旁边也有我这双小眼睛盯着。于是我知道了,沙拉的“丁丁”是这么多东西组成的:黄瓜、西红柿、土豆、豌豆、方腿、香肠、瘦肉、鸡蛋。
瞧瞧,是不是比餐馆里只在生菜和西红柿土豆里搅拌沙拉酱要内容丰富多了?当然好吃囉!儿子还回忆道,小时候我带他去九溪十八涧玩一天,中午吃的就是自制的沙拉,他能吃半搪瓷缸呢!
我跟他说:“妈妈带你去玩或旅游,带上的吃食不但你爱吃,连边上的人也羡慕,觉得别致、特别合适在路上吃——你记不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坐长途汽车去南京,我在大保温罐里带上了浓稠的稀饭,就着‘蟹壳黄’(一种外脆里软的小烧饼),又经饿、又落胃!?”
儿子点点头。
落胃,是杭州人的说法:吃了后胃也舒服。
……今晚上,一直注重保持身材的准儿媳忍不住吃了许多。我还做了三明治,她竟然吃了两个。
事先,我问她吃不吃洋葱。她迟迟疑疑说:“无所谓啦。”于是我知道她不爱吃,跟我一样。
我也不言语,把肉末和洋葱一起炒成馅,而后把馅放到两片切片面包的中间,再放到“三明治”电炉里烘烤。一会儿,香气和着焦糊味从炉中散发出来,准儿媳以为烘坏了,而我在准儿媳的尖叫声中切断了电源,很平静地将分割成两个三角状的“三明治”取了出来。焦黄焦黄的,又脆又香,正合适。
说是“三明治”,应该叫“二明治”:因为只有两片面包。
做沙拉的原料
http://s2/middle/49f4229eha352d3774471&690
土豆这样煮过再剥皮
http://s8/middle/49f4229eha352d99f7337&690
切好的丁丁
http://s14/middle/49f4229eh76bb7c6e51fd&690
拌好的
http://s7/middle/49f4229eha352decc6f26&690
放进沙拉酱拌过——大功告成!
http://s15/middle/49f4229eha352e1925a6e&690
做三明治的原料
http://s1/middle/49f4229eha352e30849a0&690
烘烤好的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