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的粉末[十七]
茨威格是怎么评论托尔斯泰的(下)
……在我们这个清醒的年代,圣徒的形象显得多么荒诞可笑,何况它是中世纪的产物,是不合时宜的。……然而,正因为曾在世上出现过一次,圣徒式的人物会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一再重复出现。每个时代必定会有某种人企图充当圣徒角色,因为人类出于这种宗教情绪,持久地感觉到有这种追求和创造最高精神生活形式的需求,只是其特性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与我们祖先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再也不必把这些异常而又罕见的人物看成一贯正确,洁身自好,永不失足堕落的高士。相反,我们喜爱他们置身于危机与矛盾之中,我们最最同情他们,并不是他们没有弱点,而是他们存在弱点。我们这一代人并不指望找到被看成是来自超人国度的使者和圣徒,而希望在人群中看到最有人情味的圣徒。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因而对于托尔斯泰在以身作则、奋身示范时所显露的优柔寡断,我们尤为感动。
……必须指出,托尔斯泰在那些黑暗岁月里一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忍耐,在被指责为口是心非时没有推卸责任,没有自我原谅。
他以愧疚不已的心情承认,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做不到自己要求全人类做到的事。
托尔斯泰由于具有自我批判的天分,因而对于自己动机的纯洁性所抱的置疑态度远远超过外界一切责难他的人。
他并未成为一名圣徒、一名救世主,甚至未能明确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一直保持凡人本质,时而崇高,时而卑微,是一个充满弱点和不足,时常躲闪、推诿,但又很快承认错误的人,一个非常渴望十全十美的人;虽不是信徒,但却生来就有极强的信念追求;虽没有恬静完美的圣洁形象,但却是人类的典型形象,对眼前所得,从不沾沾自喜,他每日每时都在继续奋斗。
[摘录完]
···········································
以前的读书摘录我喜用练习本,但不便于使用,后来用了文摘卡。然而印刷的行距太窄,太费眼睛,最后干脆用纸片了,倒也方便,只是不太整齐、不雅观,好在读书笔记不是给别人看的。

部分读书笔记本 其中粘有风景画的是系列读书笔记的第一本
从初中起便开始摘录,那时的练习本不好看,于是自己动手搞封面设计

《英语国家史略》的读书笔记

文摘卡

《三作家》一共抄了五十来片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