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与文:《 列维坦画笔下的白桦》[油画5张]

(2006-09-13 21:11:12)
分类: 我的画。中外画评。儿子的作品

                        列维坦画笔下的白桦

      图与文:《 <wbr>列维坦画笔下的白桦》[油画5张]
            《桦树林》 1888年 I.I.列维坦俄国
 
 

曾几何时,俄国风景画家并不以为俄罗斯风光是最美的,只有阳光充足的意大利景色才是他们所愿意表现的。

伟大的俄国文学家们用他们的眼睛、用他们的文字告诉画家们:祖国的草原与田野、白桦和云杉、灰色的茅屋及蒜头形的教堂可以组成最美最美的画面。

幸而俄罗斯的风景画家们很快就领悟了真。在他们当中,最善于以诗意表现俄罗斯所具有温柔与明净美的无疑是列维坦。

    

 

 

列维坦(1861-1900)生于立陶宛基巴尔特镇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铁路职员,当他带着全家在莫斯科定居后,就陷入了贫困之中。不久,列维坦的父母先后病故。

列维坦的青少年时代可说是在赤贫中渡过的:他进了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却差点因长期拖欠学费而被赶出校园。他曾因无处栖身而蜷缩在学校工作室里渡过漫漫冬夜,他曾为了换点面包而画过墓碑……

他终于被豁免学费,校方的理由是:“由于极度贫困和成绩优异。”

天道酬勤。列维坦的天份加上他在学校里的坚实功底,很快便脱颖而出。十九岁时,其画作就被著名的特列嘉柯夫画廊收藏,二十三岁刚毕业就参加巡回展览协会的展出,七年后,他被吸收成为该会会员,是巡回画派的重要成员。巡回画派是俄国进步绘画团体,它造就了诸如克拉姆斯柯依、盖、列宾、苏里柯夫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并把俄罗斯美术推向辉煌。

 

毕业后,他结识了年青的安东·契诃夫,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开始了多年的交往与友谊。

列维坦与契诃夫一样,深深热爱俄罗斯的大自然,他们经常交换自己对大自然观察的感觉,从平凡的景色中寻找出诗意的境界是他们的追求。一幅又一幅朴素而美丽的俄罗斯风光从他们的笔底下泻出,只不过一个用颜料描绘,一个用文字描绘。

 

生为犹太人,受到迫害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列维坦一生中曾几度被沙皇当局驱逐出莫斯科。贫困与迫害,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使他变得非常神经质,抑郁的情绪如影相随。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画家的一些最优秀的风景画中(《墓地上空》、《深渊》、《弗拉基米尔大道》),还伴着悲怆的弦外之音,那音调是那么苍凉、那么压抑。然而,再悲切、再忧郁的情绪,也是以极美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列维坦的神来之笔,有如柴柯夫斯基的乐曲。

 

正当列维坦走向艺术颠峰之时,死神突然攫走了他。他死于心脏病,死时还那么年轻……还不到四十岁。人们再也不能通过他的眼光去发现俄罗斯风光的诗意了……

 

 

在列维坦的画笔下,有好几幅杰作是以白桦为主题的(《金色的秋天》、《春汛》《白桦林》、《三月》),可见他有着俄罗斯人眷恋白桦的情结。

他的白桦是有灵性的,多姿多态的,因而也会使观者遐想万千的:

——三月,这是俄罗斯的三月。太阳的暖意开始散发在空中。

让积雪化解、土路变得泥泞,让房顶融雪的“溚溚”声不绝于耳,让白桦上金色,让白桦在雪地上投下粉蓝的阴影……无所不在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画家用响亮的、明快的色彩预示了大地即将回春。在这里,熬过漫漫冬日的白桦也和所有万物一样,将得到复苏。(《三月》)

 

《三月》

 

 

 

——春来了,大水也来了。

满溪满谷的春水流溢到这块低地,似乎不消退了。

白桦浸泡在水洼里,裸立的白色树干连同它的倒影,在暗蓝色春水的衬托下显得婀娜多姿。

然而,它们又显得那么孤立无援,如同这被遗弃的一叶扁舟,让人们顿生怜意。(《春汛》)

图与文:《 <wbr>列维坦画笔下的白桦》[油画5张]

 

       《春汛》
  

——这幅不大的画,却用了四年的时间,是画家几次才画成的。

也许,屠格涅夫的这段文字最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这幅画的意境:“……有一片未经砍伐过的小白桦林。小树长得很密,它们整齐的树干还没挨过斧头,它们新绿的嫩叶投射下一片并不浓密、却几乎是连着的阴影,落在软软的柔草上。”

不知列维坦是否看过这段文字,才去寻找这片桦树林的。(《桦树林》)[见本篇篇头插图]

 

 

——虽是秋天,虽是树草凋敝的季节,但这里没有丝毫表现出“悲秋”之感。

在透明蓝色的天空下,在清澈蓝色的河流旁,小白桦们披着象用金子捶打成的簇叶,在阳光、在和煦的风儿中抖动着,好象炫耀身上闪烁不已的新装。

不再悲哀。秋天,生命中这个变迁的瞬间还是值得歌唱的,并要象普希金那样歌唱出:“大自然华丽地凋谢……”

 

列维坦画这幅画(《金色的秋天》)时,也正值生命之秋,五年后(1900年),他因病去世,才39岁。

他曾给人类留下了美好,所以,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永远定格于金色。

 

列维坦通过白桦树,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几乎不可捉摸的、微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在诗里才能找到。所以,人们称之为“歌颂俄罗斯自然的真正诗人”完全是有道理的。

 

 

 

                      列维坦肖像说明

 

作家安东·契诃夫的弟弟如是说——

列维坦的脸型是美丽而高贵的,我以后很少再看到他那样富于表情的眼睛,那样非常优美的脸部线条的结合。女人们认为他很美,他知道这一点……

       图与文:《 <wbr>列维坦画笔下的白桦》[油画5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