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的讲道理

标签:
东东成长育儿布奇 |
分类: 2~3岁 |
2岁11个月的东东很有性格,非常的有主见。有些事情做的常常让妈妈很头疼,妈妈所能做的就是对她反反复复的讲道理,一遍又一遍。
但是讲道理也需要策略,不能不知疲倦的重复,小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大人也会头疼,越说火越大。
妈妈的策略就是第一步理论与实际想结合(书与现实)相结合,第二步给彼此一个空间,好好想想,第三步达成一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蛮难的,特别是第一步。
6月号看的《布奇乐乐园》成长绘本里讲的是“好孩子,讲道理”,妈妈一看机会来了,晚上开始给东东讲这个故事。小人很聪明,妈妈讲完上半句,她就能回答出下半句。
“布奇想和妈妈一起去看海狮表演,可是妈妈很忙,怎么办?”
“布奇不听话,他淘气了。。。”东东指着布奇拉妈妈衣服,发脾气的图片说。
“那应该怎么办呢?”
“等妈妈。”
“对,那以后如果东东想让妈妈陪着玩,可是妈妈在忙,应该怎么办呢?”
“恩。。。。。。。等一下”
“小艾想玩阿迪的玩具,可是阿迪不愿意,怎么办呢?”
“交换玩具!”
“很棒”妈妈亲了小东东一口。
“莫莫想要很多蛋糕,可是爸爸说不行,因为在家的时候已经说好了,只能买一个。那莫莫怎么办呢?”
“买好多的。”
“可是在家里已经说好了,只能买一个的。”
“说好买一个的,不能买很多,买很多就不乖了。”
“对”
妈妈很开心,东东理论上是很讲道理的。可是现实呢?
妈妈在做饭,东东要求妈妈陪着一起玩,妈妈说:“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好吗?”“不行!”然后就是大哭,妈妈很生气,讲书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怎么一到实际就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呢。妈妈忍住火,很耐心的蹲下来对东东说“东东,还记得布奇吗?布奇没有淘气,她知道妈妈在忙,所以先自己玩等妈妈哦。”“不行不行。”这个时候的东东已经完全听不进妈妈说的一切。
妈妈决定放弃,不理会哭闹的东东,去厨房做饭,东东自己在屋里大哭,然后发展到躺在地垫上不起来。哭声很响,妈妈的心里的火也很大,还好,在双方都很冲动的情况下,大家都呆在各自的空间冷静冷静。
过了一会,妈妈的气消了很多,东东的哭声也小多了,妈妈很想去看看东东现在怎么样了,可是还是忍住了,再过了一会,小人从屋里出来了,悄悄的站在厨房门口,笑眯眯的,温柔的看着妈妈,甜甜的有点不好意思的叫了一声:“妈妈”。妈妈刚才所有的怒气全部烟消云散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抱着小人,两人亲昵了好一会。
晚上妈妈再给东东讲布奇的成长绘本中的《好孩子 讲道理》,理论和实际再一次结合,同样的问题出现的概率就少了很多。
妈妈接东东下园,经过市场买菜,有需要卖小孩子喜欢的喜洋洋的摊位,东东最近很喜欢喜洋洋,常常一走到喜洋洋的摊位就走不动了,眼睛盯着看,手轻轻的碰一下,说:“妈妈,我要买喜洋洋。”
小人提要求了,怎么办?买还是不买?
妈妈看需求,如果是需要的就买,不需要的就不买,比如东东想买个喜洋洋的帽子,妈妈答应了,正好东东缺一个太阳帽,可是东东又想买喜洋洋的衣服,喜洋洋的裤子,喜洋洋的鞋,哇,这些要求都答应了,估计以后的胃口会越来越大。
妈妈是这样回答东东的:“东东,你想买喜洋洋的衣服是吗?”
“是的”
“那我们需要回家问问爸爸是否同意,好不好?”
“好!”
回家后,爸爸自然是不同意,其实东东回到家后买的欲望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小孩子都是这样的),所以东东也就认可了爸爸不买的结果。
第二天,东东走在那个摊位前还会提要求买东西,妈妈趁机说:“东东答应过爸爸的,不买喜洋洋的衣服是吗?”
东东不说话了。
妈妈又说:“东东,说好的事情要做到哦。想莫莫一样。”
东东不说话了,又仔细的摸了一下衣服,然后说:“衣服BYEBYE。”
晚上妈妈继续再讲布奇的故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东东很容易就接受了。
其实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内心世界很多的事情是没有什么能与不能,行与不行的,他们不明白成年人的道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反反复复的讲,让他们渐渐的知道很多的事情是有规则的,这样他们的人生道路,性格成长也会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