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南坡

标签:
杂谈文化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北京 |
八达岭长城有北坡南坡。据说南坡短好爬,我们体验是南坡短且陡,北坡长所以较缓,实际上多数人走北坡。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游览面积119万平方米。
[50]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史记》记载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明代《长安客话》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北坡从 北一楼 到 北十二楼 全程约2.5公里,其中北八楼至北十二楼路段坡度较陡峭,需一定体力才能攀登。
相比之下,南坡从 南一楼 到 南四楼 仅约1.2公里,坡度平缓,适合各年龄段游客轻松游览。
2023年12月,北京八达岭长城开放区域延长1245米,从南七楼一直蜿蜒至南十六楼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