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一阁(2)

(2025-06-06 08:36:36)
标签:

旅游

健康

历史

教育

文化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天一阁460年历史波澜。退隐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390亩)。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2)

天一阁从南大门入口进入,左为状元厅,右为秦氏支祠,往前直走是天一阁书画厅、抱经厅和司马第,范氏余屋、范氏旧居、东明草堂的东侧,就是天一阁。

天一阁的主人是范钦,曾官至明代嘉靖朝的兵部右侍郎。他生性正直,在宦海沉浮多年,曾因触怒权贵武定侯郭勋而下狱,后又因为抗倭名将卢镗辩诬而遭受打压。为官三十余载告归故里,余财无多,带着历年购得的书籍一起回到宁波,修建了这座流芳百世的藏书楼。

他的住处与藏书楼和尊经阁一墙之隔,退隐之后,日日与书为伴的生活。

天一阁得名,取自《易经注》“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克火,为藏书的火患保平安,藏着建造者的良苦用心。天一阁楼前的天一池,假山池塘,亭台楼阁,虽然袖珍,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

藏书阁主人建造时煞费苦心,为保证书不遗失留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严苛祖训,范氏后人颇为争气,保护着祖宗留下七万卷珍贵书籍。

天一阁建成之初,并不对外开放,直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才成为登阁的第一外姓人,此时天一阁已经传至了范钦的四世孙范光燮,后来天一阁从私家书库逐渐变为相对开放,一些名人都曾到此参观。

天一阁的辉煌历史还源于其在清乾隆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献了六百多种书籍,彼时在民间独占鳌头。



无奈世事变迁,国难当头,天一阁的藏书历经战乱劫掠,被国内外贼人盗取不少,剩余的藏书曾辗转龙泉、杭州等地,直到1946年12月,才又重回阁中。

最早范家的藏书楼不在天一阁,而在他旧居另一侧的东明草堂,因范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名为“东明草堂”,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天一阁藏书被盗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购回。
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

民国三年(1914年),天一阁书籍被盗运往上海,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一场强台风对天一阁楼宇造成重大损害,成立了以冯孟颛为主要负责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募捐、规划、修缮、迁建、扩充。天一阁私家藏书楼性质进入公私共管时期,为在新中国建国后由国有公管准备了良好的过渡。 

天一阁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五年(1933年—1936年),范氏后人在修葺天一阁的同时,又在假山上增设兰亭,移原府学中的尊经阁于宝书楼之后,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尊经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政府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运回阁中。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日至3日,天一阁进行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
在天一阁东南面一片荒地上,修建道路,移建2座石亭,且于林间置以市郊觅得的石马、石虎和铁牛等物,后又搜得碑石数十方,嵌入新筑围墙上,东园初具规模。1981年,在天一阁后侧之西北角建天一阁新书库。

1982年—1986年,天一阁扩建东园,移建清末硬山式和歇山式木结构平屋各一幢。挖地成池,堆土成山。

1994年,秦氏支祠修复原貌,归属天一阁。1994年—1995年,抱经楼和水北阁先后迁入天一阁南园。

2010年,天一阁建造了新书库,基本实现恒温恒湿,更有利于书籍保存。

自2024年7月9日起,天一阁博物院内秦氏支祠建筑群将实施展陈提升工程,暂停开放参观。

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主办的“从周边看海派暨纪念赵叔孺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昼锦堂顺利召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