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旭兰
程旭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504
  • 关注人气:2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2025-01-18 09:56:34)
标签:

旅游

时尚

文化

教育

健康

分类: 北京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预约1月7号到此参观,周二上午排大队进入。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

通过艺术化呈现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中华文明的蓬勃精神与美好愿景。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刺绣有2000余年历史,传说来源于仲雍的孙女“女红”首制绣衣。古代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太伯、仲雍来到今江南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当地人有断发文身的习俗。仲雍做了吴国君主,想破除这种陋习,于是和长老们商议。不料他们的议论被正在缝衣的孙女女红听见了。她边缝边听,走了神,一不小心,手被针扎了一下,一小滴鲜红的血顿时浸染到衣料上,渐渐晕开成小花,于是女红有了灵感:把蛟龙的图案绣在衣服上以替代文身。为了纪念刺绣的发明者,民间至今仍将妇女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活动称为“女红”。
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京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辽时兴旺,在燕京曾设有绣院。元朝定都北京后,随着封建王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宫廷为了更好地为其服务,集中中国各地优秀工匠进京,使这技艺进一步提高。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刺绣人员日趋扩大。到了清代,宫中特设“绣花局”。在此期间,宫绣融合了中国各种优秀绣工技法,将自身特点发扬光大,成为独树一帜的代表绣种。特别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以用料讲究、格调风雅著称。京绣在色彩上的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讲到平、细、匀、光,和苏绣比起来,京绣甚至要超过苏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