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园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健康 |
分类: 北京 |
陶然亭公园1952年建园,全园总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国家级AAAA景区。
园中慈悲庵,创建于元代。清康熙至道光年间,该地是全国来京文人必游之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建陶然亭。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
华夏名亭景区:仿建了中国六省九地的知名历史名亭,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也是公园名称的由来。亭上黑色的匾额是齐白石老先生留下的字,下面楹联:“烟藏古寺无人道,踏倚深堂有月来”,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书写的。亭内金色“陶然”二字的匾额是建亭人江藻书写的,下面“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是禁烟名将林则徐留下的楹联。在亭梁上还有优美的苏式彩绘,它们是:采菊图、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和刘海戏金蟾。在亭子两面的墙上还有许多石刻都非常珍贵。
慈悲庵慈悲庵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院内有四个小院。庙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陶然亭。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庙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自清代以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
云绘楼皇家园林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在中南海内东岸,双层楼廊,画檐雕梁,玲珑秀丽,是当时皇帝登楼观赏太液清池,写字、绘画、吟诗作曲之处。1954年因施工需要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考虑这组建筑结构和风格独具特色,建议保留,周总理表示赞同,并与梁思成一起到陶然亭亲自选址,把这组建筑完整地迁建到本园的西湖南岸。1984年,云绘楼,清音阁被列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胜春山房”景区为公园的八大景区之一,坐落于公园西侧,是一处以月季为美景的景区。“胜春山房”景区以喷泉和不同品种的月季为主景。
”窑台“窑台明朝的朱棣皇帝曾经在陶然亭一带设立了一个黑窑厂,专门掌管烧制砖瓦的事物,又因为前面的小山上建有高大的窑神庙,所以人们就都叫这座小山为“窑台”,久而久之窑台成为了黑窑厂的代表。
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
赛金花墓赛金花墓在锦秋墩南坡上,位于香冢、鹦鹉冢之西。墓为大理石砌成,墓前立有高1.8米的花岗岩巨碑,现墓碑陈放于慈悲庵石刻陈列室内。
后一篇:宛平城:卢沟桥头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