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4)午门--协和门-武备馆-延禧宫-永和宫--种粹宫--亁清宫--交泰殿-慈宁宫-储秀宫--后花
(2024-04-02 10:40:28)
再进故宫,继续探访,午门--协和门-武备馆-延禧宫-永和宫--种粹宫--亁清宫--交泰殿-慈宁宫-储秀宫--后花园
延禧宫,
建于永乐18年(1420年),
前殿明清时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富察氏、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延禧宫位于紫禁城东二长街之南,明代曰延祺宫,为东六宫之一。《明宫史》载:“麟趾门之东,曰延祺宫、曰怡神殿,怡神殿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四月十九日被毁,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建。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
道光25年(1845年)毁于火,
宣统元年(1909年),在宫殿原址建水殿3层,以石材金属作栋,玻璃为墙,可临水观鱼。隆裕太后题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灵沼轩”
水晶宫是一座十分新潮的钢结构建筑,采用了当时国际上十分先进的钢结构建筑技术。柱子是铸铁预制构件,梁为热轧工字钢,还使用了许多热轧角钢;同时还采用了全玻璃墙,可临水观鱼,相当新潮。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皇太后相继死后,隆裕皇太后因该室屡厄于火,思以水镇之,乃斥资修建水晶宫。
据《清宫词》注:宣统己酉兴修水殿,曰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之。殿上窗棂承尘金铺,无不嵌以玻璃。孝定皇后自题匾额曰[灵沼轩],俗呼[水晶宫]。又据《清稗史》:“在宁寿宫西数丈,掘地为池,深丈余,宫立水中央,凡三层,层九间,又四角各有一亭,计三十九间,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下层地板亦以玻璃为之,俯首而窥,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地板又可开关,时或揭起,驾小舟直达宫外。中层、上层地板亦用玻璃。上层顶上,更有玻璃缸数事,为蓄鱼之需。楼梯皆置宫外,由东南亭内,曲折环绕,渐升而不自知也。不意工程未竣,辛亥革命,以紫禁城内空前新颖之建筑,乃告中途停顿。
永和宫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永和宫。其后,道光帝孝静成皇后,咸丰帝庄静皇贵妃、斑贵人、錱常在戴佳氏等先后在永和宫居住。光绪帝大婚后为端康皇贵妃居所
。
永和宫现为中医药展厅。
钟粹宫,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钟粹宫”,是故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朝时期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朝时期为后妃居所。正门名钟粹门,座北面南。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钟粹宫的彩画对于研究明、清官式彩画发展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坤宁宫,
为内廷后三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
明代,坤宁宫为皇后寝宫,又称“中宫”。清代,坤宁宫改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并先后为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举办大婚仪式,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举办婚礼的场所。
交泰殿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经历多次重修。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
皇后千秋节庆贺礼:皇后在千秋节(即生日)时,在此接受朝贺和庆祝。
宝玺贮存:清代,交泰殿用于贮存清二十五宝玺,对研究清朝时期皇帝发布的诏书、文告等有重要研究意义。
皇后日常管理后宫:皇后在此管理后宫和接受女眷叩拜,象征皇后的凤纹彰显了皇后在后宫的主导地位。
册封皇后、诞辰典礼:用于册封皇后和为皇后举行诞辰典礼。
皇后接受后宫妃嫔朝拜:皇后在此接受后宫妃嫔的朝拜。
春分前一天验看采桑工具: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在春分前一天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象征意义:殿名取自《易经》,寓意"天地交合、康泰美满",反映了皇后在后宫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乾清宫
是明清两代十六个皇帝的寝宫,皇帝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乾清宫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明代,乾清宫就是皇帝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
慈宁宫
是故宫内廷外西路的一个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
它主要用作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如皇太后的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等庆祝活动。
在这些庆典上,皇帝会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和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慈宁宫不仅是太后举行典礼的地方,也是前代王妃的居住地,从清代开始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居所。
储秀宫
在明清时期主要是妃嫔居住的地方。
是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代,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
历史上,储秀宫与慈禧太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慈禧太后在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入宫后,最初被封为兰贵人时,曾在此居住。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慈禧升为懿嫔,并在储秀宫生下同治皇帝。
到了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岁生日,宫室进行了重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后,婉容也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了西洋元素。目前,储秀宫展示了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