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1)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健康教育 |
分类: 国内旅行 |
北京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17日去了,三天前预约的,博物馆比较大参观人多,半天时间不够。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
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974年出土于青海乐都柳湾墓地的一座墓葬中,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口径9.2厘米,高33.4厘米;泥质红陶,侈口,口沿外翻,短颈,鼓腹,腹下部内收,平底,腹中部有对称的环耳;器正面自领至腹部有堆塑和彩绘相结合的裸体人像。陶壶上贴塑人形,成了神秘观念和生存丰产愿望的载体,加重了它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中国史前工艺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这件彩陶壶是史前雕塑艺术的杰作。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1]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唐鎏金银香熏,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窖藏,
商龙虎纹青铜尊
是于1957年在安徽阜南县出土的一个商代的青铜器。商龙虎纹青铜尊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龙虎纹青铜尊,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部微鼓,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圜底,圈足,上饰十字镂空。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圈足饰饕餮纹。商龙虎纹青铜尊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商玉蛙
为商王武丁时期的玉器,长7.3、宽5.4、厚0.6厘米,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
商凸目铜面具
凸目铜面具于1987年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县三星堆,为商至蜀时期的祭器,
长方形脸,长刀形粗眉,“臣”字形目,眼珠呈椭圆柱形突出眼眶,鼻部卷曲,阔口微张,露舌。戈形耳向两侧展开。额正中有高高竖起的额饰,上端内卷,中部饰刀状羽翅。左右两侧有方形铸孔,当为祭祀时便于扛抬使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坑遗存。出土的大量玉器、铜器等物,有许多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晌,如铜尊、铜罍等。这个遗址的发现,表明商、蜀之间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这种铜面具是古蜀人心中“神”的化身,此凸目面具应是蜀王蚕丛的神像
。
西周颂壶
颂壶,西周盛酒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颂壶有两件,一有盖一无盖,无盖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盖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壶为盛酒之器。青铜礼器中的壶自商至春秋、战国,
一脉沿续,制作未曾中断过。
西晋越窑青瓷羊
青瓷羊形烛台,是海盐县博物馆的藏品,为西晋晚期越窑青瓷风格。整个器型为羊状,高14厘米,长15.6厘米。躯体肥壮,四肢蜷曲作跪卧状。跪伏的羊,是温顺谦卑的象征。羊身饰疏密相间而又对称的线条纹和卷毛纹,深浅层次分明,雕刻生动有力,羊屁股正中隆起一鸡心形,上饰人字条纹,代表羊尾。整座造型优雅生动,形体健美,神态逼真,温柔敦厚。该器胎质坚硬细腻,胎呈灰白色,施青黄釉,釉质细润,釉层均匀发亮,胎釉结合牢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瓷佳作。
花鸟人物螺钿铜镜
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出土的文物
花鸟人物螺钿铜镜是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出土的文物,
西晋青釉镂空香薰
香薰是一种焚香用具。薰体呈球形,高19.5厘米,球径12.1厘米,承盘口径17.8厘米,薰炉上部镂雕三层三角形透气孔,焚香时香气可从镂孔处徐徐散出;下开一椭圆形炉门,顶部为鸟形钮,鸟昂首展翅欲飞,令人想起香烟袅袅,浓香四溢的的惬意情景。
饕餮乳丁纹方鼎制造于:
商代,
商龙虎纹尊,
是一个商代后期文物,高50.5厘米,口径45厘米,
商龙虎纹尊,是一个商代后期文物,高50.5厘米,口径45厘米,
战国早期鸟首高足匜
宋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南北朝牛头鹿角形金步摇,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盟达茂旗,
唐玛瑙花瓣盏托
骑马奏乐三彩俑,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李贞墓,为唐代使用的明器,
西汉金缕玉衣,1973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2]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元延祐铜漏壶
是依据水流量计时的仪器。中国元代延祐三年(1316)铸造,是中国现存此类漏壶中最早的一套。
明孝靖皇后嵌珠宝凤冠,
以漆竹丝作胎,通体嵌以各色宝石为中心的珠花和点翠的云纹。前面近顶处饰九条金龙,口衔以数个杂色宝石缀成的珠滴,下为点翠的八凤,还有一只凤凰装饰在凤冠的后面,晶莹剔透,显赫奢华,反映了当时镶嵌工艺的最高水平。1958年北京昌平定陵出土。
清青玉六蜻蜓环耳双联洗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前一篇:冬天雁栖湖:冰湖与蜗牛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