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玉河火神庙

标签:
旅游历史健康教育文化 |
分类: 国内旅行 |
南锣鼓巷是北京的一条小街,是改造后的原生态老街,不宽热闹,店家多,游客多,春节期间有点拥挤。








南锣鼓巷(Nanluogu Lan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境内,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呈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长787米,宽8米。
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锣锅巷。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属镶黄旗,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又称蜈蚣街。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南下洼子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
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什刹海至前三门的河段,也被称为“御河”。
玉河是大运河的一段,由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
玉河主要用于漕运,元代称通惠河,明代以后改称玉河。
明代以后,漕运逐渐衰败,玉河就作为一条内河长流在京城。1956年玉河全部改成了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启动,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米。
“火神庙”,火德真君庙,
位于南锣鼓巷与什刹海附近,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
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元代庙址上进行改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进行重修,于2010年12月12日作为中国道教协会的直属宫观对外开放
。
火德真君庙坐北朝南,山门东向,门里竖彩色牌楼一座,上书“寿国山林”(东侧)、“丹天圣境”(西侧),坐西朝东、正对山门的是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火德真君庙主要建筑布列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灵官殿(隆恩殿),殿内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荧惑宝殿(火祖殿),供奉火德荧惑星君;斗姥阁、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
前一篇:北京故宫:御花园(3)
后一篇:北京鼓楼、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