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丽谯楼与肇庆府署遗址公园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健康 |
分类: 国内旅行 |
肇庆丽谯楼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古代肇庆府衙的所在地,明代肇庆知府黄瑜重建此楼。
肇庆丽谯楼原名御书楼,又称永明宫、红楼,坐落在肇庆市城中路。
肇庆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宋代曾是宋徽宗的封地,后来徽宗继承皇位后,把端州升为府,亲笔题写瘦金体赐御书‘肇庆府’三字。
明代肇庆知府黄瑜重建此楼(1471年),并在里面收藏了宋徽宗御书‘肇庆府’而闻名;
明代改为“丽谯楼”。
明末,清顺治三年,1646年,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建南明永历政权,
在肇庆建都抗清,在此楼登基,改作“永明宫”。
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
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天顺六年(1462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为丽谯楼。
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
建国初,因该楼红色。
丽谯楼曾陈列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等报时器,以报时刻。
楼后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职三年,政绩卓著,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
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上还有匾额“古端名郡”和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石台基长34.5米,宽14.45米,高6.14米。台基开辟一券拱形门道,高4.9米。楼为重檐歇山顶,面宽18.8米,进深14.3米,高12.19米。
朱由榔(1623年-1662年),
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思宗朱由检堂弟。中国南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