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第一村:肇庆扶利村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健康教育 |
分类: 粤闽港澳 |
过了贞山街道,溯绥江支流而入,就是扶利村。古朴的村落,处处有古法造纸现场,仿若置身于从前。
张氏繁衍后代,开枝散叶,至今传人十七代,大地主张应之是张氏十一代子嗣,巷道幽幽,古宅深深,碉楼孑孑,斯人已逝,留给人们的是历史的沉淀和思考。
现在,张应之故宅被用作造纸展览馆,大厅壁挂文字图画,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回廊一堆堆高耸的会纸和厅中正在松纸的村姑,又给古宅平添了几分生气。
古树苍苍红豆情
在扶利村北的小山坡上,伫立着几十棵高大苍翠的海红豆树。这就是著名的扶利村古树群。因为树群起着固水土、挡风沙、涵养水源的作用,所以亦称风水林。这些风水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受到严格保护。这里100年以上的古树有6株,其中一株海红豆树高12米,树围5.8米,树冠投影面积840平方米,树干长满苔藓,据说为明末时村民所种,距今已逾450年,堪称全省海红豆古树之冠,难怪邓村又被称为海红豆树的“老家”。
扶利村是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
村中男女老幼都是造纸能手,所产纸因四会地名而称“会纸”。现今,会纸主要用途是做冥纸,并以其“开张、足数、色好、化灰”而盛名远扬,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地。古法造纸作为家庭副业,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会纸,邓村铺纸厂最多,始创于嘉庆道光年间(1797年)。
事实上,邓村古法造纸业从明朝就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生产工业化的今天,扶利村人依然沿用着两千多年前蔡伦发明的造纸手法,经过浸、斩、干打、湿打,抄纸、松纸、晒纸等工序去做一张张纸,其原始工艺保存了古代造纸术的精髓,可称得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村中,你可见到每家每户有造纸作坊,
张氏大宅
它是该村的不可移动文物,始建于公元179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建筑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由主屋和炮楼组成。
如今的张氏大宅,被综合利用改造成“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展馆,分为改造成4个功能室,包括造纸展览馆、村史馆、农耕馆、图书馆。
前一篇:学校的师生作品展非遗展演播厅
后一篇:扶利村:中国民间古法造纸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