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大公报】临时旧址,广州小街惠吉西

标签:
旅游历史收藏时评文化 |
分类: 粤闽港澳 |
在中山六路行走,偶遇小街惠吉西,有牌楼牌匾,进去走走不长,都是小洋房,看到【大公报】广州旧址。
短短几百米的惠吉西街巷,你可以看到红砖绿瓦、中西合璧的老建筑,随处偶遇一排排门面窄小、内里深远的竹筒屋,雕花飞檐、趟栊木门更比比皆是。体会这里的历史,颇有滋味。
1912年至1923年,《大公报》曾租用惠吉西二坊2号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1982年,一部以广州为背景的电影《三家巷》,也曾在这里取景拍摄。文艺的种子,似乎从一开始,便已种下。
1300年历史:南海县政区建置在此地?
隋唐期间,南海县政区建置,广州府城为南海县辖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而南海县衙就在如今的惠吉西路,后因南海县县署迁往佛山地区,留下了这段见证了羊城历史变迁的老街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回国的华侨在这一带置业。
一时间,一栋栋传统岭南竹筒屋、独栋小洋房在这里拔地而起。不说不知道,仅几百米的街道竟就隐藏了一处文物遗址、72处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
历史活了:《大公报》报社旧址、欧阳山代表作《三家巷》原型地…
时至今日,漫步惠吉西,感受不到一丝破败残旧之感,这也许要归功于2018年开始的社区微改造工程。
2018年,惠吉西及惠吉东一带纳入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惠吉西与惠吉东的微改造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民国年代的老建筑布局:清代将军府遗址、《大公报》报社旧址、欧阳山代表作《三家巷》原型地……尽收眼底的不仅仅是那些复古花窗和雕花飞檐所呈现的别致韵味,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介绍街巷历史的标识牌,让历史由此鲜活起来。
虽然地处车水马龙的中山六路转角处,但是甫一踏进惠吉西,马上就会被这里的岁月静好的生活气息与历史厚重感层层包裹住。
民居和商铺门前环绕着鲜花绿植,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老年人们坐在树荫下欢声笑语,不知谁家的猫狗在街道上悠闲溜达,社区幼儿园。
新旧交织的惠吉西,既是宜居的温馨社区,又是充满活力和美学的新空间,烟火味与新潮在这里共生共存,被盘活的老街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前一篇:云台花园:春节气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