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虎门炮台: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1)

标签:
历史教育健康文化时评 |
分类: 粤闽港澳 |
威远虎门炮台位于东莞虎门镇,23日初二,游人多,天气晴朗,古朴的建筑,坚固厚重的断壁残垣,诉说历史。


















威远炮台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规模的古炮台之一。
炮台雄伟壮观,平面呈月牙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花岗岩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非常坚固。
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炮位。
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
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
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夯顶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
现大部分保存尚好。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这里设立了威远炮台管理所,常年坚持向国内外游客进行开放。
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上就可以看到虎门大桥的壮丽景观。
威远炮台位于中国珠江出口的穿鼻洋北武山脚下,南山炮台前滩岩石正中。和镇远、靖远两炮台形成一“品”字,并与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于水中,阻碍敌船行驶;炮台火力交织,控制洋面,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坚固的阵地。
威远炮台总共安炮40门,曾是潮州总兵李廷钰和守军于1841年1、2月份浴血奋战的地方,遗迹尚存。
前一篇:校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