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城、石牌村、红线女中心

标签:
健康文化旅游育儿房产 |
分类: 粤闽港澳 |
广州天河城可以自由进出了,人不多,大家都戴口罩。减少了扫码,翻绿码,甚至行程码,感觉非常方便。
元月13号,上午有点儿小雨,出门时还好,天气越来越热,达到19-26度。昨天也潮湿,今天更甚,又热又潮湿的“回南天”。
有人穿羽绒服,有人穿T恤,我们穿薄毛衣和外套,热得脱了毛衣还是热,只好穿单衣裳。
广州石牌村是广州最大也是历史最长的城中村,位于繁华的天河区中部,由村民宅基地扩展起来的密集建筑群(被称为“接吻楼”)及部分自留地构成。
石牌村人口数量9317人(1999年),古巷170多条。
石牌村地处广州市天河区中部。由于年代变迁,其地理范围在变动和缩小。
民国初期(1912年)石牌村有耕地4800亩,另有大小山岗、水塘、荒地及村民住宅等,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随着国民政府的统一,广州经济发展,政府相继在石牌北部与东部边界兴建跑马场(今华师大操场)、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广州气象台等,共征地约5平方公里。
20世纪50年代,石牌村除北部的大操场、松岗、大岗等地为解放军驻防部队外。政府还陆续开办了南方大学(今华师大)、暨南大学、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今中山三院)、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等,村范围进一步减至6平方公里左右。
改革开放后至1996年,石牌村的农田已基本被征用完毕,只剩下村民居住地及少量留用地。
目前石牌村的主要范围是:东与暨南大学相邻;西至石牌西路;北起天河路、中山大道;南至黄浦大道,面积约1平方公里。
根据1999年的统计,石牌城中村的常住人口,即石牌村村民为1994户,9317人。2000年的统计,石牌村暂住人口有420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181人(包暂住人口)。
从1997年三骏集团公司(撤销石牌村民委员会后成立)成立起,由村民集资、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居工程”启动,在村的留用地建成南门小区和珠江新城小区,至今大部分的村民已经迁至村外的小区居住。
疫情防控解除了,感觉到挺大变化。
过去门口有人把守,进去的顾客都要扫码,证实你来过,显示绿码,证明你没有感染。从地铁进入,本来地铁查过的,商场还是要查的。
有一次在地铁,一个小青年在查码,给看了绿码还不行,要看绿码是不是截屏的。本来人就多,他的行为让人很难理解。
前一篇:东莞松山湖:松湖烟雨(3)
后一篇:广州珠江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