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门城楼:东莞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健康 |
分类: 粤闽港澳 |
迎恩门城楼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清代皇帝曾多次出入,取名迎恩。

迎恩门城楼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至。

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

东莞有虎门炮台,记录中国鸦片战争时的衰败,东莞经济崛起,记录珠三角经济发展奇迹。



截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 。每个镇都是城市都有经济特点。这里城市
是连成片的,也没有集中点感觉。

迎恩门城楼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至。

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

东莞有虎门炮台,记录中国鸦片战争时的衰败,东莞经济崛起,记录珠三角经济发展奇迹。


迎恩门是山海关城的西门,因西门连接入京御道,尤其是清代皇帝曾经多次出入,所以取名迎恩,其含义是皇帝天恩至高至大,过往莫不迎之。
迎恩门上筑箭楼一座,与第一关等同,志书载:与东门楼同制,额曰:祥霭扶桑,清乾隆九年御书,嘉靖三十七年主事陈馆,万历三十九年袁鲲化,道光二十二年知府彭玉雯,知县陆为棣,光绪二十年知县王汝霖重修。据志书中详细记载,历朝历代都对西门城楼非常重视,西门的登城马道是在城门的北内侧,西门城楼是重檐歇山顶,大木结构,外以雕梁画柱。大脊双吻对峙,饰五脊六兽,西门匾额是“祥霭扶桑”四个楷书大字,蓝底金字,下款有乾隆皇帝的御印。相传前两个字“祥霭”是乾隆所书,后两个字“扶桑”,是乾隆的宠臣大学士和珅书写,四字相配,珠联璧合,可惜此匾毁于文革期间。
西门是山海关重要门户,正门外带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西门瓮城门冲南开。外与西关相通,过去西关是条通往京城的御道,凡过关之人都要从西门通过,在明清之际西门内外都有重兵把守,盘查过往行人,在山海关还留传着康熙过关挨打的传说,说是大清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因天色已晚,城门已经关闭,康熙仗着皇权,硬要闯关,被守城兵丁打了两个耳光,过关不成,康熙挨打后,想到守城士兵为他守门认真负责,不但没有加罪,而且表彰了守城兵丁,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也说明了一个开明君主处理问题的手段,也说明在明清时代山海关城门的开启是有一定的制度的。
在西门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一座,规模不大,供守城士兵祭拜。在明清时,西门瓮城内还是处决死刑犯的刑场,每年都有死囚在瓮城内被砍头。一直延续到民国,辛亥革命后,砍头刑法取缔,改用枪决,刑场移到爬神庙一带,清末民初,最后的一位刽子手人称大刀张三,他一生砍过无数囚犯。取缔砍头刑法后,他将大刀送了山海关的一叫杨少云的武师。

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
,2019年末,东莞户籍人口251.06万人。截至2021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数为1053.68万人。
东莞市1982年常住人口只有115.30万人,2017年增长至834.25万人,35年间增加了719.0万人。
东莞市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
。超过同年甘肃省,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澳门的GDP.也就是说东莞 的生产总值超过六个省级单位。
东莞的松山湖有华为企业办公基地,“华为欧洲小镇”。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隶属广州府番禺县。
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东莞是推进与广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
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 ,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
、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