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村:广州古村落

标签:
旅游健康教育文化历史 |
分类: 粤闽港澳 |
小洲村,古称“瀛洲”,广州市自然传统村落,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村域面积为4.3平方千米
小洲村历史悠久,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共24处,包括古村墙、庙宇、祠堂、书院、门楼、民宅、古桥梁、码头等等。
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至今。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乡格局。
村内有众多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其中天后宫、玉虚宫、古桥、登灜古码头和岭南水网地带特有的“蚝壳屋”都体现了古时珠江入海口村落因水取材的历史遗证。
翰墨桥位于瀛洲路小洲村西浦大街至西园大街的石岗涌上。相传为小洲村人司马思乡念祖时兴建,始建于明代,长9.75米,总阔2.15米。桥面由5根5.56米×0.6米×0.4米花岗岩石梁铺砌而成,桥身两侧有石栏板,中部阴刻“翰墨桥”,篆书,题字字迹已难辨。
登瀛古村围位于登瀛路小洲村登瀛外街1号至登瀛新街一巷11号旁边。建于清咸丰年间。自东向西长22米,高3.08米,厚0.27米。用青砖双隅砌筑。墙体有窗眼,呈长方形。大门宽3.54米,残高约3米,大门用花岗岩和青砖砌筑。原登瀛大街门楼石匾,现放置于门楼前大榕树脚。小洲村筑村墙是用于自卫,墙上有“日”字形枪眼。村墙中段的门楼设有竖木柱(俗称企栋),门楼上有门额,上阴刻草书“登瀛”,该门额为花岗石匾,长0.9米,宽0.35米,现门额存放在码头上。
小洲人民礼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小洲村拱北大街20号。建于1959年,是海珠区为数不多的苏式礼堂,见证小洲村工业发展历史。
传说小洲的龙舟在南汉年间曾被封为“瀛洲飞龙”,因此只有小洲村的龙舟是撑黄底红边的旗帜。小洲村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有小洲艺术村之称。
2013年8月26日,小洲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
小洲村多古树与果林,有石硖龙眼、荔枝、杨桃等水果。村中绿树苍翠,主要沿河涌及水巷分布,树种以榕树柳树及秋枫树为主,古树名木集中在开敞的公共空间,如码头宗祠庙宇前的空地等,树龄在100—200年左右,树胸周长在1—2米左右
。
村内道路由青石纵铺而成,主要街道沿河涌布置,此外东西及南北各有一条街道贯穿,沿河街道宽度在5--10米左右,内街宽度稍窄,宽度在4-6米左右。主要街道有:登瀛大街、新路大街、西约大s街、细桥大街、西浦直街、南胜大街等。
前一篇:广州动物园
后一篇:广州轮渡:芳村--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