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德祠在广州增城小楼镇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军事 |
分类: 粤闽港澳 |
5月21日上午天气还好,中午到报德祠,天气开始下雨,报德祠规模不大,砖塔颇为瞩目。
增城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
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了一座独特的以庙、塔、祠,佛、儒、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小型古建筑群。
据清代《增城县志》记载,赖麒卿,字广明,腊圃村人,少负奇志而勇于义,明洪武十四年,乱匪苏友兴在南雄作乱,广东总督招募"诛乱锄暴"义士前往除乱。赖麒卿有诛乱之志,与长沙乡廖孟圳联盟,招募义兵三干余人,从龙门过连平,进入始兴、南雄境内。
南雄总兵统领赵庸见增城义兵前来助战,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赖麒卿率义兵在南雄战场上,所向披靡,屡立战功,令乱匪闻风丧胆,澄江雪峰山一役,将劣匪几近歼灭。赖麒卿凯旋而归,乘船南下,途中南雄府、韶关府以及广州驻地的广东总督分别为其设庆功酒。
后在三江湾子洋村遭遇敌军暗算,赖麒卿遇难增江河中。广东省总督及南雄府总兵接到噩耗,甚为痛惜。邑人吏部尚书张度知道后,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在邑中建庙祀之,名为报德祠。
增城报德祠以佛、儒、道三教合一的特点而日益为人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