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洲岛新担涌东闸:我国第一座廊桥结合水闸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军事教育 |
分类: 粤闽港澳 |
2015年春天,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新担涌水闸经过两年建设,现已投入运行。

新担涌水闸东闸是我国第一座将廊桥和水闸结合,景观与防洪(潮)、通航兼顾,凸显岭南特色景观闸桥。

我们今年5月1日至此,热浪袭来,虽然太阳不亮,广州气温达25-32度,有点闷热,

从辛亥革命纪念馆步行到新担闸,大约有一公里多路程,有点儿辛苦,云层多,拍照并不清晰明亮




新担闸与黄浦港相望,珠江上大船来来往往,水面景观好,远山轮廓尚清晰


新担闸的吊桥,可用于通航,有专人看管


新担涌水闸东闸是我国第一座将廊桥和水闸结合,景观与防洪(潮)、通航兼顾,凸显岭南特色景观闸桥。

我们今年5月1日至此,热浪袭来,虽然太阳不亮,广州气温达25-32度,有点闷热,

从辛亥革命纪念馆步行到新担闸,大约有一公里多路程,有点儿辛苦,云层多,拍照并不清晰明亮




新担闸与黄浦港相望,珠江上大船来来往往,水面景观好,远山轮廓尚清晰


新担闸的吊桥,可用于通航,有专人看管

长洲岛,是珠江冲积而成的一块沙洲,沙洲面积大,长洲岛行政区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一。
长洲岛上河涌密布,除了部分为断头涌外,7条河涌连同珠江构成了一张庞大水系网。 其中的新担涌与珠江紧紧相连,与黄浦码头相连相望。
长洲一座岛,7条涌。河涌之间、河涌与珠江之间水流沟通要靠闸,为了守护一岛七涌,黄埔区水务部门在岛上共建设了12座水闸。
其中,位于新担涌的东闸更是被称为我国第一座廊桥结合水闸,景观与防洪(潮)、通航兼顾,凸显岭南特色的大型景观闸桥。而在水闸旁调度大楼中,更藏着长洲岛群闸联控的秘密。
长洲岛的中山公园
在寻访长洲岛开发历史的时候,记者在新担涌旁中山公园中遇到一位曾在岛上生活了50多年的老伯,他是黄埔造船厂的员工,见证过填江为地的现场。“以前,公园这里的珠江江面很宽,后来一车车土填了下去,才有了如今脚下的公园。”
近年来,在复通的新担涌东西两端,分别建起了水闸。记者沿河寻访,就远远看到一座岭南园林式廊桥建筑横跨新担涌之上,蔚为壮观。
新担涌水闸管养公司人员吴科霖介绍说,这座建筑不仅是景观廊桥,还是一座水闸,与其他传统水闸不同,它采用低轴驱动下卧式钢闸门。“这座廊桥结合水闸长140米,一共分为七段七孔,每孔都有一道闸门,中间一孔为通航孔,上有一座可张合的钢吊桥,带有风帆的帆船和一般船只于此通行都没有问题。”吴科霖介绍说,在新担涌上除了东闸,还有一座西闸。西闸由3孔顶升式闸门和2座3孔园林式人行拱桥组成,中孔为通航孔,采用顶升式双扉门,由上下两扇闸门组合而成。
前一篇: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仁人志士
后一篇:沙角炮台:在广州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