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元里大名鼎鼎

标签:
旅游时尚风景 |
分类: 粤闽港澳 |
三元里,从小读书就知道。到了广州要看看三元里,这里已经是景点,纪念碑、抗英大街、村庙,展览馆。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
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
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
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
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
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
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
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
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
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
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前一篇:广州天马白马市场:世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