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2)

标签:
建筑时尚文化历史旅游 |
分类: 长江三角洲旅行 |
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也都无从可寻了。
1933老场坊原来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成创意产业集聚区后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
这幢建于年1933的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
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
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建筑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1933老场坊由浙江余姚人建造。
余洪记营造厂业主余积臣,浙江余姚人,字有增,生于1862年。祖上木匠世家,早年随父余洪源到上海学习木工技艺。承建上海早期租界内的不少西洋建筑,在1895年之前创立了余洪记营造厂。
余洪记营造厂承建工程甚多,重要的有上海北四川路桥“邮政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斯久生设计,规模宏伟,成为上海著名地标建筑。
余积臣这位早期浙江营造业家,与本帮建筑营造业家携手合作,为上海这座万国建筑博览会国际城市,献出了他一生才华,不幸于1930年病逝,享年68岁。
工部局宰牲场营造者,是余洪记营造厂业主余积臣大弟子孙德水。( 孙德水浙江余姚人,生于1890年。他于1907年入上海余洪记营造厂,拜营造界的老前辈余积臣为师,学习看工(即工地施工员)。余积臣对孙十分欣赏,悉心传授营造业技术,到上世纪30年代,孙德水已成为上海滩上有名的“两个半看工”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建筑也萧条不振,孙德水将经营重心移至香港,泰国,获得巨大的发展。1949年,承建泰国曼谷机场,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重大工程如:怡和大厦,於仁行(现太古大厦),五星级的文华酒店和香港最繁华的中环皇后大道及几条重要大道上的一些大建筑均是孙福记营造厂所建,孙德水遂成为香港建筑界的风云人物。他的三个儿子均继承父业。1975年,不幸病逝,享年85岁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