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六铺码头现状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三角洲旅行 |
上海十六铺码头闻名遐迩,在近现代史上颇多记载,无以计数闯荡上海滩的人从这里上岸,码头现状用以追忆。
十六铺码头,是上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太平轮从这里出发?青红帮在这里占码头?
据上海市档案馆编著的《上海名街》记录: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这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距今约140余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的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则由铺内各个商号共同承担。最初计划划分27个铺,因为种种原因实际只划分到了16个铺(即从头铺到十六铺)。而其中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随之取消。但是因为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作为一个地名,这个名称也就存用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客运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运总站。由于设施陈旧跟不上,1982年,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多么可惜啊,当时人们没有保护文物意识。
近现代历史上,宁波人到上海,最便捷的交通形式就是乘船从宁波甬江码头,到上海十六铺码头,2000年我们到宁波时,客船还在运行,傍晚上船,早晨到上海,一直想乘一次船到上海,尚未如愿,2003年这条客运轮船线停开,一段历史终结。
蒋介石、虞洽卿、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都在这条航线上乘船走上海,缔造了事业的辉煌和历史。
然而,公路大发展后,水路作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历史必然。1998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上海至宁波只需要4小时车程,这条水路航线面临停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