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Istanbul)(2)

标签: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海港文化中心首都 |
分类: 土耳其旅行 |
伊斯坦布尔古城是1985年批准的世界遗产。遗产原属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遗产现是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的海港、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伊斯坦布尔处于战略要地博斯普鲁斯半岛上。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宗教和艺术中心。现存名胜古迹有康斯坦丁赛马场、索菲亚大教堂和苏莱曼清真寺。现在过剩的人口、工业污染和无控制的城市发展正危害着这座城市。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的海港、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省,濒临博斯布普鲁斯海峡。
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初建这座城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取得该城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该城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至今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长期作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并且此城建于亚洲、欧洲两大洲结合部,是"丝绸之路"亚洲部分的终点,它与欧亚大陆政治、宗教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东西方文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相交流、相渗透,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城内保存着君士坦丁赛马场、圣索菲亚教堂、托普卡珀宫、苏莱曼清真寺等一批建筑杰作。其中许多建筑对欧洲和亚洲产生过重大影响。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这个面临人口剧增、城建失控和环境污染威胁的大城市里,有4个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即:考古公园、苏莱曼尼耶区、泽雷克区和城墙区。
罗马帝国建都时期保留下来的古迹有:考古公园内的君士坦丁赛马场(公元321年),苏莱曼尼耶区的瓦伦斯渡槽(公元378年),以及特奥多里奥二世从公元413年起修建的长6650米的城墙。公元447年修建的第二道工事,是军事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伊斯坦布尔在拜占庭帝国时期达到极盛。如今,几座宏大的建筑物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其中包括:建于查士丁尼年间(公元527-565年)、坐落在考古公园内的建筑杰作圣索菲亚教堂和圣伊雷内教堂,约翰二世年间(1118-1143年)伊雷内皇后在泽雷克区修建的"万能的主"古庙,以及城墙圈内的卡赫里耶清真寺。寺内保存着14、15世纪的精美的镶嵌和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