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2015-08-31 19:11:40)
标签:

房产

番红花

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房屋

分类: 土耳其旅行

伊斯坦布尔到番红花城(Safranbolu),距离420公里,汽车行驶六小时。番红花即藏红花,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的房屋和建筑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1)

番红花城(Safranbolu),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城镇,离首都安卡拉约两百公里。

老城区的鄂图曼时期的房屋和建筑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包括私人博物馆、清真寺、墓园、历史喷泉、土耳其浴、钟塔、日晷以及数以百计的房屋,整修后在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番红花城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海拔485米。

城镇名称源自于番红花以及希腊文polis(城邦)。

番红花城在17世纪时期是番红花的贸易以及种植中心,至今番红花仍在番红花城以东22公里的村落种植。

 

17世纪鄂图曼帝国在Gerede以及黑海沿岸间的贸易必经过番红花城,为城镇带来了商业、金钱以及重要的贸易地位。18-19世纪,城镇中富裕的居民开始修建豪宅,至今才有如此数量庞大的住宅保留下来。 19世纪,约有20%的番红花城居民是土耳其的希腊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后代大多迁移至希腊。
 
鄂图曼风格
两到三层木造结构的建筑,上面楼层突出于下层,并有雕刻的支架作为支撑。房屋用木材框架作为基础再填充土砖,最后涂上灰泥以及稻草的混合物。外墙刷上灰泥或石灰再用木头装饰。内部大有10-12间房间,男女有不同的住所,通常有嵌入式的壁龛和橱柜作为装饰,以及精美的石灰壁炉。较大的房子有室内水池,主要是利用流水来给房间降温。

 

奥斯曼帝国建立于1281年,灭亡于1922年。奥斯曼苏丹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16世纪日趋鼎盛,成为世界强国。其领土在17世纪达最高峰。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但奥斯曼帝国于17世纪趋于衰落,在与俄国,奥地利,英国等西方强国作战中败下阵来,沦为“欧洲病夫”,失去了其广大的领土。一战时参加同盟国阵营。战败后被迫签订亡国的《色佛尔条约》。土耳其爱国青年凯末尔领导起革命,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