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走鄞江

标签:
江雨小到中雨三八节今天 |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
今天小到中雨,三八节活动到鄞江,20人,雨中游山看景,记忆深刻。
鄞江来过若干次,必看的光溪桥外,就是下面的新建廊桥了,老廊桥70年代拆了,新廊桥民间集资建造。
它山堰是唐代的水利工程,凝聚着古代鄞江官吏和民间的智慧,曾造福百姓,为世人称道,岸边有庙宇纪念。
晴江岸是古代的码头,水域宽阔,景观优雅,曾经是电影街景的好地方。
晴江岸有大片的古树林,粗壮高大挺拔、繁茂郁郁葱葱。
下图是晴江的水面,有鸭子在游弋,可惜未见白鹭和小船,
“鄞江踏青”活动计划书
一、鄞江镇历史悠久,文化遣存众多,山青水秀。
鄞江镇位于四明山脉东麓,距宁波二十五公里,人口近三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浙东著名重镇,素有“四明首镇”之称。
东晋隆安五年,刘裕迁句章县城,于鄞江之滨建造新县城,即今鄞江镇为县治之始,其地在鄞东村土名古城畈一带。唐武德四年(公元738年)置明州,州治、县治均设小溪,为州属大镇。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鄮县县治移至宁波三江口,而州治未迁。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鄮县还治小溪,而州治迁入宁波三江口,尔后小溪镇改称光溪镇。五代初期(公元909年)县治亦迁至三江口。小溪镇在历史上作为县治,州治时间长达600余年,
二、鄞江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它山堰、它山庙、南北宕、晴江岸古树群、等34处旅游资源点,其中它山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鄞江镇近年又重建了鄞江廊桥、它山石刻博物馆。
1,它(tuō)山堰:是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主持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山堰旁有它山庙,近年由当地政府主持修建为它山公园。在观赏它山堰后,可沿山道拾级而上,登高远望。
2,千年鄞江廊桥被拆35年
鄞江桥前身称“大德桥”,始建于唐代,于北宋时期改建石墩木结构廊桥,南宋末期因蒙古人入侵被毁。随着历史的变迁,每朝每代对廊桥都有重建或者维修,而最后一次重建在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并立有碑记两块,现存于它山堰水利陈列馆的它山庙天井中。1979年,为了解决鄞江南岸4村农民手拉车、拖拉机的行驶需要,这座特殊结构形式的老桥被拆除,原址修建了水泥大桥。2012年10月,鄞江镇批复同意筹建鄞江廊桥,建设资金全部由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筹集而来。重建的鄞江桥全长90米,宽9米,桥梁主体投资1000余万元。
3,晴江岸古树群:晴江岸水面开阔、景观秀丽,成了影视外景拍摄地。这里曾经是旧时码头,古树参天、绿草茵茵、白鹭舞蹈、鸭鹅游弋,现在成为都市人们假日休闲好去处。
4,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鄞江上化山石宕遗址,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小溪石产地,开采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抗战时因为采石生意不佳而关闭,采石历史延续了近700年,据传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所用石料都来源于鄞江上化山。
5,它山石刻博物馆:位于鄞江镇南部公路边上。博物馆造型颇具特色,占地4000多平方米,主要陈列展出从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的佛教石雕石刻。据说这些佛像都是海天集团或一些个人收藏的。
三、踏青一天活动规划:
早晨8点从宁波乘车出发,一小时路程(25公里)到达鄞江镇。
第一站到它山堰,参观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及它山庙,游览它山公园,大约需要2小时。
第二站到鄞江重建廊桥,大约需要30分钟。从它山堰到廊桥开车大约需要10分钟。
第三站到晴江岸,观赏晴江风光,大约需要30分钟。从廊桥到晴江开车大约需要15分钟。
中午12点左右,在鄞江镇用餐,每位30元。从晴江岸到鄞江镇大约15分钟车程。
用餐后自由活动一小时,可以鄞江镇购买土特产品。
午餐后,可赴“上化山石宕”或“它山石刻博物馆”。
“上化山石宕”大约需要2小时,“它山石刻博物馆”大约需要1小时。
下午返回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