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

标签:
军事海关十三行云台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粤闽港澳 |
粤海关广州海关旧称。粤海关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
原正中拱券门上“粤海关”三字,1949年后曾改为“广州海关”,经修复后现改回“粤海关”,可能受建筑风格影响,英文名称上故意以V代U变成CVSTOM
HOVSE字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本被水泥封住的奠基石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粤(在广州)、闽(在厦门)、江(在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浙(在宁波)四个海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关闭厦门、云台山、宁波三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粤海关遂居重要地位。皇帝派遣“监督”管理粤海关事务,以满族亲贵充任,具有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十三行进行管理。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到广州解放。
2006年05月25日,粤海关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