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大屋(1)与陈氏兄弟

标签:
美食陈廉伯西关大屋买办小画舫斋 |
分类: 粤闽港澳 |
久闻广州西关大屋之名,寻迹而来,西关大屋有一部分就在荔枝湖畔,这里可观瞻一部分维护过的西关大屋。
河道已经修缮,绿化美化得颇具诗意,保留了河道的弯延曲折,保留了许多老树和民居,有点西关味道。
广州西关“荔枝湾涌”曾经是广州小秦淮,沧海桑田变迁中繁华归于没落销声匿迹,又奇迹般复苏,不得不赞。
下图是陈廉仲陈廉伯公寓,陈氏兄弟原为广州商界翘楚,驰骋岭南商海多年,且与1924年广州商界暴动相关。
下图是著名的“小画舫”主人黄景棠《倚剑楼诗草》记述,它落成于光绪壬寅(1902年),是一座环形建筑物,四周都是精致幽雅的楼房,中间是一片露天的花园,整体结构,独出心裁。因园内有画舫建筑,故名。
小画舫斋位于荔枝湾上,建成于1902年(清光绪壬寅年),是一座环形园林式的西关大屋,四周为楼房,中间是花园,楼房精致典雅,花园花木茂盛,整体结构别具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正门在三连直街,南向;后门在逢源大街,北向。口额石刻清末书法家苏若湖所书“小画舫斋”四字。小画舫斋整座建筑为白花岗石脚、水磨“东莞青砖”精砌墙壁,平滑洁亮。
主人是新加坡富商黄氏别墅,占地2000平方米,主人黄景棠《倚剑楼诗草》记述,它落成于光绪壬寅(1902年),是一座环形建筑物,四周都是精致幽雅的楼房,中间是一片露天的花园,整体结构,独出心裁。因园内有画舫建筑,故名。
黄景棠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其父黄福是知名侨商。他在新加坡度过童年,青年时回国。27岁拔贡,后有候选道官衔,但未任实职,主要致力于工商业,是清末广州商界参与政治活动的活跃人物。1905年广州总商会成立时任坐办,1907年与一些有新思想的商人组织粤商自治会,后主办《七十二行商报》。在收回路权、澳门勘界、争回东沙岛主权等斗争中表现突出。1911年,在鼓动商人反对铁路收归国有斗争中,黄被官府威胁恐吓,被迫远赴南洋,至民国成立后才重返广州。黄景棠能诗,著有《倚剑楼诗草》,是研究晚清广东社会有价值的资料。
陈廉伯公馆位於在荔枝湾涌边,为一座欧式风格楼房,公馆民国时曾是荔湾俱乐部,是粤系、桂系军界高官云集的场所。建於1930年代,屋主陈廉伯,曾任英国滙丰银行买办,後任广州商团团长,广东省商团总团长。曾作为荔湾俱乐部,是洋务工人及工商界知名人士的聚会活动场所。1946年转作两广监务公署办公地点,设宪兵把守。
主楼坐东朝西,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用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楼高五层,有法式的半地下室。首层正门入口两侧各设一壁灯。外墙水刷石米,巴洛克风格装饰,有丰富的线脚。地面铺大理石砖,柚木门窗,做工精细。主楼外观及楼内主要结构保留完好,原来建有庭院,现主楼西北角有西式小亭,与公馆的凉亭相对。顶层为四檐滴水的中式大屋瓦面装饰,呈现出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
陈氏兄弟祖父陈启沅,(1834-1903),南洋归侨,于1873年在家乡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在广州西关扬仁南街开设昌栈丝庄,促成了当时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种桑养蚕业(农业)、机器缫丝业(工业)、生丝贸易业(商业)的经济新增长点,是近代第一个民族资本家。父亲陈蒲轩,是丝业富商,有四个儿子,廉伯、廉仲、汝恭、蒲生。由于廉伯从小过继给同宗二伯婆,廉仲实际上是长子,因此,他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生意。
陈廉仲为人精明干练,忠厚大度,19岁出道经商。民国十年(1921),被政府委任为广东造币厂厂长,后因商务繁忙,辞去此职。民国十二年(1923),其兄廉伯被推举为广州总商团团长,他便活跃于广东商界,更关心海外贸易的发展。他在丝业、银行、矿业、保险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曾任公益保险公司经理,地利矿务公司及太华保险董事,并设立多家银号,藉以调剂市面金融,同时,他也热心慈善,曾历任广东粮食救济会财政主任,广东慈善救济会财政主任及粤省商团理财长等职,每遇地方公益,家乡困难,市政金融问题等,他都鼎力相助,并捐垫巨额资金。1913年,政府以其热心公益,有功实业,奖给他四等嘉禾勋章。他亦成为汇丰银行买办和广州商团团长。
1923年,广东政府为了使广东省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稳定,乃委托汇丰银行代收回1000万元广东省银行纸币,陈廉仲负责具体主持该业务,成功维持了广东省银行的纸币价值。
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被平息后,陈廉伯(时任广州商团团长)、陈廉仲(时任广州总商会会长)等人均遭到政府通缉,陈廉仲遭通缉时的罪名是“通敌附乱、藉会敛财”。陈廉伯、陈廉仲逃跑,陈廉仲所任广州总商会会长的职务被胡汉民支持的邹殿邦接任。后来陈廉仲接任陈廉伯担任的位于沙面的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买办职务,以及广州商团团长职务。 1925年5月3日,代大元帅胡汉民到广州沙面租界会见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承认去年政府处理广州商团事件时存在不妥之处,意在争取其兄长陈廉伯及广东的商人继续对政府给予经济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他到香港避难。抗日战争结束后,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在沙面恢复营业,陈廉仲仍任该分行买办一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再度赴香港定居。后来他离开香港,和三夫人迁居澳大利亚。
1974年,陈廉仲在澳大利亚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