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军校(2)

标签:
黄埔军校广州商团教官广州黄埔军校 |
分类: 粤闽港澳 |
下图这座门位于珠江边码头附近,原建筑曾被日军飞机炸毁,后重建,为广州黄埔军校遗迹重要建筑。
上下图为黄埔军校主体建筑大门入口。
下图为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办公室
下图为孙中山在黄埔的办公室
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现在仍然有军营,码头上仍然停泊着军舰,军舰上还有海军官兵在集结和唱歌。
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14日,孙中山下令蒋介石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指挥。孙发电文给蒋“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埔教导团。
黄埔军校教官们的穿着打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于树德在黄埔讲合作运动。韩麟符也是中央委员,他讲弱小民族解放运动史,是政治教官中讲北京话讲得最漂亮的一个。讲国际问题的李合林是一个爱打扮的人,皮鞋与皮绑腿总是擦得雪亮,而且头发上总是涂满了司丹康(美发霜),因为他是留法出身的,在他的房间内,巴黎出品的三花牌化妆品是很多的。还有早已改姓易名为叶青的任卓宜,那时也在黄埔军校兼课,他讲社会科学原理。刚刚从欧洲归来时,他西装革履,不失为一个摩登青年,想不到被同学们叫做“老夫子”。另一个兼课的教官朱雅林,也是住房在省城的,他与任卓宜(即叶青)一样,每个星期从广州来一次。这位19岁的讲民众运动的青年是当时政治教官中最年轻和最快乐的一个,总是带着笑容。他总是穿一套白帆布的学生装,而且老是戴着一顶拿破仑的帽子,但皮鞋永远没见擦过。
教官们的课余生活
那时的政治教官大部分都住在军校与平岗(黄埔岛上的一个小镇)之间的一所小洋房内,那本是粤海关所属的产业。大家都叫这所建筑为“海关洋房子”,这里离平岗只有几步,离一个已经荒芜了的但是可供凭吊的黄埔公园也只有咫尺之遥。
那时政治教官大多年轻热情,但并不浪漫。无谓的酬酢是没有的,勾心斗角的现象更是没有的——彼此之间有时也有争论,是为了学理上的争执;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并不妨碍他们的感情。
每个政治教官都唯恐自己学问不够,唯恐学生不满,都很用功。熄灯号后,缕缕灯光从“海关洋房子”射出,这些教官大多是在灯下用功。
嫖与赌是完全禁止的,他们的娱乐很简单,每天吃过晚饭以后,大家会聚在客厅内吃零食和谈话。香蕉、杨桃、花生,这些都是教官不可少的享受品。有时候,也偶然约二三知己,到平岗的小酒店里去小酌;白天有暇,或者是在月明之夜,就到已经荒芜了的黄埔公园去。
黄埔岛上可玩的地方并不少,省港罢工的工人为军校在山上开出许多马路,教官可以到处漫游。岛上几个财东或大官的坟墓最使教官们感兴趣,因为这些大坟墓面前不仅照例有许多翁仲,而且有石凳石桌,是教官坐着吃香蕉、杨桃和牛奶糖的最好的地方,因而有人称这些坟墓为“教官的乐园”。
前一篇:路过漳州
后一篇:广州西关“荔枝湾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