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标签:
江汉路二十世纪建筑花楼街博物馆武汉 |
分类: 国内旅行 |
江汉路是武汉的百年商业老街,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及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
上图是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建筑,建于1918。下图是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建筑,1919年四明银行增设汉口分行。
下图台湾银行汉口分行。
下图,在维修的江汉关钟楼,很遗憾没有观瞻到它的容颜。
我们进入江汉路时,天色还亮,走到江岸路口时,天色已晚。
下图,江滩路上的华旗银行夜景。
下图,江滩路上的汇丰银行旧址夜景。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位于江岸区江汉路60号,建于1918~1921年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市汉口支行所在地。
1917年,出生于武汉工商世家的周苍柏赴美留学归来,就职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8年,他回汉亲自选址,主持动工建造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大楼由景明洋行的英国建筑师设计,为典型的新古典义建筑,巍峨方正,白花岗岩石雕花门墙,入门台阶为汉白玉砌成。
一层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层和三层正面,由六根罗马立柱支撑,以围栏山花作为建筑装饰。尤为大气的是,一层大厅内全部为雪白大理石贴面,整幢建筑充满18世纪巴洛克式与19世纪新古典的混和风格,华丽典雅。
在动荡的局势中,周苍柏主持的上海银行汉口分行,一直稳健保持信誉,成为汉口地区最具影响的银行。他在任行长期间,还兴建了“海光农圃”。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其捐给了国家,即现在东湖风景区的前身。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汉口,被增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英帝国与清朝“湖广总督”官文(满洲正白旗人)立约,划定英租界范围。
1862年,被称为“洋行之王”的英商怡和洋行(渣甸洋行),在汉口设立分行。
1863年,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在英租界设立分行,随之众多外国银行开始进入汉口。
台湾银行汉口分行:江汉路二十一号,是汉口台湾银行旧址,解放后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所在地。
台湾银行是甲午战争中国失利割让台湾后,由日本于1898年创办的,总行设于台湾. 台湾银行汉口分行,建成于1915年,法国式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庄俊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银行行名源于宁波著名的四明山。位于江汉路45号,1934年,中国近代著名设计师卢镛标为银行设计了新址,汉协盛营造厂历经两年的修建。大楼于1936年落成,是中国设计师在汉口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江汉路60号,现为工商银行汉口支行,大楼1920年建成。
大清银行汉口分行: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中国银行汉口分行。前身为大清银行汉口分行,成立于1913年元月。(1905年,清朝设立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1911年后,改名“中国银行”,名称沿用至今。)
广东银行汉口分行。广东银行总行设在香港,成立于1923年,汉口分行同年设立。
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29-1930年。日军占领时期,曾为日军宪兵司令部。
江滩,汇丰银行汉口分行,现为中国光大银行。
江滩,花旗银行汉口分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
至今,还有许多当年的外国银行或外国洋行大楼,矗立在汉口的大街小巷。这些大楼,有的经过整修,光鲜照人;有的则已经和普通居所混为一处。
汉口,租界的数量仅次于天津,面积仅次于上海、天津;汉口,到1920年,外国银行数量达到18家;汉口,当年,跃身中国内陆最繁华国际性大都市。世纪之前,已拥中心繁华。樱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三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