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影评:近年难得的国产佳作之一
(2013-02-22 15:41:08)
标签:
艺术效果国产年轻人影评难度杂谈 |
分类: 杂谈 |
电影《白鹿原》史诗般地展示了西北关中平原的民俗、景观、文化、历史与人情。是近年国产电影难得的佳作之一,看了就会有震撼。《一九四二》也是历史题材电影,在我看来,逊色不少。
现在电影真假难辩地炒作,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什么是好的。
看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小说原作,改编后的电影《白鹿原》能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改编出新,在中国电影领域、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中应该是一部优秀作品。
小说非常好,改编却不易,依托小说的历史厚重和精彩,改编至1939年抗战爆发,应该说是成功的。
一,电影《白鹿原》众多人物个性鲜明:
白嘉轩的老成持重与沉稳威仪;
鹿子霖的见风使舵与无奈诡谲;
鹿三的固守梗直与厚道愚钝;
黑娃从纯朴机智到反叛不成宁可为匪;
鹿兆鹏从读书反抗到无以为生地出走;
白孝文从言听计从到大彻大悟地千金散尽;
田小娥的貌美神韵到顺从抗争至大逆不道;
等等,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来龙去脉,立得稳站得住。
二,电影《白鹿原》的画面唯美:
关中平原的麦浪,大片的成熟麦子色泽金黄,麦穗带着麦香在风中起伏,成片的麦子在摇曳,一片片金黄麦浪翻滚,那种气势旷达醉人心弦;
平原大地上的雪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雪雾中的牌楼迷离坚定,行走在风雪中的人影将天地溶为一体,雪原上的车辄深重而笔直;
北方的大河,宽阔浩荡,水静波涌;河边抓壮丁的队伍,绳子串着一行人,景观堪称精典;
黄土高坡上的土崖,日出晕美,日落眩美,土崖上的人影,白嘉轩和鹿子霖,剪影生动故事精彩;
北方原野上大片的芦花无边无际,芦花杆芦花头在风中摇曳,芦花丛中的黑娃,面目刚强,身形梗直,让芦花衬托得结实有力,动静之间显现极佳影视效果;
电影《白鹿原》获2012年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
三,电影《白鹿原》的故事情节推动线索多条纵横深入,穿插展开有条不紊:
1,家族线索:族长、规矩、祠堂、辈份、乡党关系、乡亲纳皇粮与被抢粮;
2,时间历史线索:辛亥革命前后、民国初期、新军阀、农会、民团武装、抗日战争开始;
3,主要人物矛盾线索:白嘉轩的为人处事,与鹿子霖的明争暗斗;田福贤与乡党矛盾;白嘉轩与白孝文父子的矛盾冲突;鹿子霖与鹿兆霖的冲突;鹿三与黑娃的冲突激烈到互相可残杀;
4,反抗叛逆线索最突出精彩:
(1)年轻群体对社会的反抗:三个年轻人,鹿兆鹏白孝文黑娃,他们烧掉大片成熟的麦子,让军阀抢粮计划落空;
(2)读书人对宗法制度的反抗:鹿兆鹏读书反抗包办婚姻、办学校、组织农会、离家出走;
(3)年青人对自由想往与追求:黑娃出门作麦客、劳动中萌发爱情、事情败露后带回田小娥回家,想成亲结婚不被认可、对族规的反感、参加农会、逃离不成做了土匪、彻底与父亲决裂;
(4)新一代与旧世代的彻底决裂:白孝文从循规蹈矩的孝子贤孙到在亲情爱情引导下人性觉醒,从言听计从逆来顺受到独立自主个性张扬,从因循守旧到变卖家产,千金散尽反抗沉重的物质精神枷锁;
四,电影《白鹿原》情节节奏:
采用了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秦腔唱段来推动情节节奏完善,颇具匠心:
电影开始不久,黑娃作了麦客,吃饭休息时,有大段的秦腔演唱表演,说学逗唱,搞笑幽默诙谐,生动鲜活;
在情节发展中,不时插入一段秦腔唱段,或情绪激烈声嘶力竭地高歌大吼,或婉转迂廻地浅吟低唱,或平铺直叙地诉说,或直抒情怀地感叹;
间隔出现的秦腔唱段,承上启下,过度衔接,味道淳厚古朴乡土,味道好极了。
五,电影《白鹿原》的精彩语言:
电影《白鹿原》使用的是陕西关中方言,这种语言比较硬朗,不乏机智幽默诙谐,生动有趣。
俺这个在西北生活过的人,听起来都要仔细琢磨,看一遍是不能完全消化的,对于外地人来说,是难了点。
曾经传言张艺谋、陈凯歌、吴天明、田壮壮等人都曾经问津过电影《白鹿原》拍摄事宜,未能成愿,可见其难度。将来还会有人打算重拍电影《白鹿原》吗?或许会的,再有人想拍摄电影《白鹿原》,是有难度的,因为王全安的这部作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要想超越它肯定是有难度的。
电影《白鹿原》能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这样长的历史阶段,这么些的修改鲜明的人物,这样多的矛盾冲突熔于一炉;将家族国事百姓事纺织在一起,将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以西北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为背景演绎出来,特色突出,故事精彩,堪称杰作。
有人说,电影《白鹿原》过于突出田小娥,我想说,如果说田小娥有些突出,只是因为电影中,真正有故事的人中,只有她一个女性,其它人均为男性,所以显得她突出。实际上,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的人,不会认为田小娥是焦点,她在影片中只是一个人物而已,如她一样有故事的人,在电影《白鹿原》还有四五个。
个人认为,电影《白鹿原》缺憾:第一,有些情节跳跃,农会斗地主,有些来历不明。田福贤这个人物起起落落,也有些不明不白的感觉;第二,对话或许不应该用陕西方言,才能让更多的人听懂,如果必须用方言才能更生动,应该将语速控制一下。许多人听不懂,必然影响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