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路文物保护宅院(3)

标签:
平江苏州评弹名人故居张家巷晋商会馆旅游 |
分类: 长江三角洲旅行 |
苏州平江路周边有大儒巷、箓葭巷、悬桥巷、南显子巷,这些窄巷中,藏龙卧虎地有一些文物保护宅第和院落,其中有徽商会馆、晋商会馆、也有名人故居,穿行其间,可以与故人对话,了解历史。苏州评弹博物馆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馆内藏有评弹各类珍贵历史资料1.2万余件,各种评弹孤本、脚本几百部。馆分三进院落,门厅展区总体介绍评弹概况及参观路线;二进大厅以清代形式设立书场,定期表演评弹书目;三进大厅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等。
中国昆曲博物馆,其前身全晋会馆由清光绪年间山西寓苏商人集资兴建,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其规模之大、雕饰之美亦是少见。现收藏有全国最多的昆曲抄本和珍贵脚本,以及数以千计的昆曲文物、实物和资料。
“钱宅”是一位著名的妇科大夫的宅子,现在宅子里居住的人家,还都是钱姓,报箱上工整地书写着各位钱姓人家的的姓名和所订的报纸。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清末大臣、外交家。同治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在出使期间他认真研读多部西方历史著作,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元史》,开创了中国史学界利用外国资料研究中国历史的先河。
洪钧苏州故居位于悬桥巷27、29号,洪家人称之为“桂荫堂”。“桂荫堂”坐北朝南,占地近3000平方米,为洪钧在光绪年间所建。整个宅第分为三路,其中西路是主轴线,共有七进,“桂荫堂”是第四进,现已拆除,赖以得名的桂花树也都不见了;中路为洪氏祠堂,又称桂荫义庄,呈四合院布局;东路现存花厅及上房两进。故居原来后门临河,并有廊桥与对面菉葭巷相通,只是河道已于1958年被填没,现在已丝毫找不到当年小桥流水的影子了。
在这处典型的园林式宅院里,洪钧和他的小妾赛金花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1887年,48岁的洪钧回家守孝偶遇15岁的赛金花(原名傅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婚后赛金花就住在西路第五进堂楼上。不久,洪钧奉旨出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命赛金花陪同出使,这位姑苏女子从此踏上了她的传奇之路。
南显子巷的“徽商会馆”和“惠荫园”
惠荫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归湛初宅园。有400多年历史。后来辗转归于胡汝淳氏,命名“洽隐山房”。园中有称为“小林屋”的水假山,是叠山名家周时臣模仿太湖的洞庭西山林屋洞所设计。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此园归韩馨所得,修茸作为栖隐之地,改名为“洽隐园”,环境优美清幽称道于当时。到了康熙四十六年不幸失火,只剩下水假山,其余全毁。直到乾隆初年再度修复,归皖人倪莲舫所有,改称“皖山别墅”。
后来到了同治年间,鼎鼎大名的江苏巡抚李鸿章(本籍安徽)在这里创立“安徽会馆”及程公祠,作为安徽同乡聚会休闲的地方。由于李鸿章的身份地位,他大举重修园林,取名“惠荫园”。苏州知府蒯子范又加以扩建,在最兴盛的时期,据说惠荫园共有八景:柳荫系舫、柳荫眠琴、屏山听瀑、林屋探奇、藤崖伫月、荷岸观鱼、石窦收云、棕亭霁雪。 民国以后惠荫园逐渐没落,并且对外开放,设置阅报社、游艺场等,成为观光旅游的景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又将一部分改为小学,一部分散为民居,惠荫园就日渐荒废了。解放之后,园区和会馆都归第一初级中学使用,到了1966年学校为了建造教学大楼和操场,填没水池,拆去部分清代建筑物。又因为开挖防空洞,致使假山坍塌,著名的水假山"小林屋"也随之瘀塞了。现在保存的实在十分不及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