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旭兰
程旭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677
  • 关注人气:2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2011-02-27 20:22:08)
标签:

周夹岙

横溪镇

石岭

古道

梅岭

休闲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迫不急待地上路,大概是冬天久未出行给憋闷的。古道上并不寂寞,时而有人来人往,男女老幼。

自驾:从鄞州大道开到横溪镇往横溪水库方向,靠近山岭有十字路口,右转公路向横溪水库大坝,直行是一个有坡度进山的路口,直接进去,就是周夹岙村。周夹岙村后面就有古道上山,我们沿公路开车走了一小段,看到公路边又一个上山的古道路口,就把汽车停在路边一块空地上,沿着古道上山。走了一段就可俯瞰山下的横溪水库。说来可笑,本来是要去亭溪岭的,走在这条古道上,一直以为是亭溪古道,路边看到了三个亭子,就是见不到网友所言的“亭溪岭”石碑和三处消耗多少体力的牌子。下山时,才有人告知,这里不是亭溪岭,而是松石岭。岭上真的有许多松树,当然也有竹林,还有一种落叶树木树上开着耀眼的黄花。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这是一道比较干渴的古道,路上几乎没有水溪。不知是否季节缘故,有一处小的可怜的小泉眼取水处,一汪水只有一个大的哈密瓜大小。旁边两个一米大小的水池干渴着。

古道可是象模象样,各种不规则的石块铺成,一米多宽,路的两边石块稍大,中间稍小而有秩序,石面已经被人马踩踏得光亮。从山下到山顶有三座土地爷庙,山顶的庙最大。古道上游人不少,有的拖儿带女(没带水,问我们要水喝);有的夫妻同行而来,开的是宝马5系;有的是打扮入时装备精良的驴友,特点是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估计结交朋友为主要目的,爬山走古道只是个幌子;时来时往的人们,互相打听着路线和路况,竟然都不陌生,大家都是山里的风景。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横溪镇松石岭(双石岭) 
双石岭是浙东名山大梅山的一部分,是昔日横溪镇通往鄞东南山区的要道之一,与亭溪岭齐名。相传早在二千年以前,西汉名儒梅子真为避王莽之乱,千里迢迢来到横溪,然后翻越双石岭,隐居在大梅山深处。从此山以人得名,始有梅岭。
到了山岭上,发现对面山上有双石对峙,这大概是双石岭得名的缘由。也有人叫松石岭,双石岭山高路陡,有松有石,倒也名副其实。双石岭北起横溪镇区,南至梅岭芝山村,蜿蜒二十余华里,再向南延伸到赤堇童村。据说,当年童第周、周尧、童中焘等这些后来的大牌教授,就是从童村出发,徒步负笈,翻越双石岭,乘横溪航船去宁波求学的。

     双石岭曾是梅岭山民的主要交通要道。每逢横溪一•六集市,山民就半夜起床,手提火把,肩挑背扛,从各村弯弯曲曲的山道小径,慢慢汇集到双石岭主道,逐渐形成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越聚越长,蔚为壮观。山民靠出卖毛竹、木柴换取大米维持生计。遇到‘知了喳喳叫,毛竹卖不掉”,那可惨了。山民们无钱籴米购物,只得提着空篮空袋垂头丧气地返家,双石岭成了伤心岭。
    双石岭沿途有亭,是为山民和行人歇足躲兩避日用的。当时最出名的是第二凉亭,又叫新凉亭,建在岭半,背山面路,可容三、四十人同时驻足休息。亭前有三棵特大的溪口树,其中一棵最大的枝分五叉,象如来佛的巨掌直插蓝天,树冠遮天蔽日。树下有泉井,终年不竭,天越晴,水越清。每逢横溪集市,亭内有善人赐茶,清香可口。七十年代当地公社为建政府办公大楼,三棵特大溪口树被砍杀,至今老百姓还颇多微词。大概是因为树砍了,庙旁的山泉也就越来越小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山泉也就只有哈密瓜大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