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 阊门桥 白居易祠堂

标签:
水城阊门城门苏州古城休闲 |
分类: 长江三角洲旅行 |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陆城门东西两道城门,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门外有吊桥,门内就是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水城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龙桥。
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