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海县胡陈乡浙东最长古石桥――戊己桥

(2008-10-04 12:57:06)
标签:

胡陈石桥

47孔

桥墩

桥孔

条石

浙东

旅游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戊己桥位于宁海县胡陈乡,横跨中堡溪。 
 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1849年),取起迄纪年中的第一字作桥名,故名 “戊己”。全长137.5米,47孔,为浙东现存最长石梁桥。

宁海县胡陈乡浙东最长古石桥――戊己桥
  行走在从象山至宁波的
71省道上,从泗洲头镇到胡陈,有一长段山路,弯延曲折,惊险多多,一路风景可是美不胜收。路面干净,弯道特多,路旁的偶有山村和小街宁静而悠闲。上山下山开车有些刺激,大概是休假日的关系,车辆很少,会车时更感到担忧。

 要出山了,有山村在溪水边显现,旁边的山坡上,有古香樟树群。

再往前走,就是惊叹:一座长长的古石桥跨在大河上,纤细而壮观。

初见戊己桥,谁者会有吃惊,远远望去,薄薄桥身好似一条直线轻缀河上,连通了东西两座青山,长度令人咋舌。这里是山外的一处平原开阔地,无古木翠竹相依,也无村舍茅亭为伴,戊己桥静静横亘在宁海县东

胡陈港的中堡溪入口处,自有一番非凡气度。 
  戊己桥全长137.5米,宽1.65米,桥高2.65米。此桥俗称48洞桥,据说在建造公路时被填了一个桥孔,现存47孔。

桥面由三块粉红色条石并排合成,石条长约3米、宽约0.5米、厚约0.3米。同样大小的石条组成桥墩,一个桥墩由三竖一横一斜拄的条石组成。桥面石条两端搁置在桥墩上面。每一个桥孔都由几个条石组成,一孔一孔共47孔连成整个桥体。长长的古桥稳固、纤细而修长,走在上面并不觉得狭窄。走一遍也要两三分钟。

宁海县胡陈乡浙东最长古石桥――戊己桥 

戊己桥不是厚重的拱桥,却也有海枯石烂不倒的坚韧。戊己桥是浙东罕见的跨海长桥,桥下是大丹山和茅芦岗的中堡溪。每到雨季,溪水汹涌奔腾,汇入胡陈港,流向三门湾。如果洪水暴发,急流还会从桥上漫过。47个桥孔中,以中孔为最大,跨度达4.3米,其余均在3.5米左右,便于船舶出入。 
 我们前去探访时,在桥下抚摸着坚实的桥墩,只见桥墩上有海水冲刷形成的严重海蚀痕,有的已千疮百孔,像密集的蜂巢,这便是潮汛时三门湾的海潮昼夜出入于桥下的结果。有海枯石烂不倒力量。在靠近桥心的桥面上,还凿有当年设置竹木扶栏的孔洞,让往来行人在洪水漫过桥面时可扶木栏涉水而过。
 戊己桥建造难度非同一般。首先海涂基础松软,众多石柱墩在海涂地质上很难固定。1976年建造胡陈港拦港大坝,7次失败,都因地基所致。其次是潮水夹击,三门湾的风暴、胡陈港的海涛和中堡溪的急流,时时威胁桥墩的安全。建戊己桥的工匠把迎水一方的桥墩凿成圆棱形,以减少水的阻力,同时在背水一方增加了数十条 “拄脚”,也就是将条石的一端深入桥基,另一端成斜角支撑上方桥墩,上游有再大洪水也可承受,不至于冲垮桥墩。这种巧妙处理流水冲力的科学办法,使得戊己桥成功抵御了百余年来无数次洪峰的猛烈侵袭,堪称 “鬼斧神工”,是浙东民间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卓绝创造的体现。

宁海县胡陈乡浙东最长古石桥――戊己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