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聆听天籁之音-------丹麦男童合唱团演唱
(2008-08-02 09:14:04)
标签:
育儿 |
分类: 杂谈 |
丹麦男孩来宁波演出的有34人,他们站成三排,身着白衬衣深色裤子和皮鞋。
精彩的演出外,印象最深的是:
第一,孩子们金色的头发深浅不一,发式各异,有的头发长而自然卷曲,有的头发直短贴在脑门上,也有一两个男孩头发做成时髦的朝天形状,是那种朋克式刺猬状。
第二,他们演出时,是那种稍受约束的自然状态,唱歌都很认真卖力,时而也有人摸摸头发,抓抓脸,碰碰鼻子的。更有一个孩子大概是紧张,不由自主地总是提提裤腰带。这个孩子平均一两分钟一次,一首歌唱下来,他起码要提十次左右裤子。还有一个孩子胳膊小臂打着夹板,大概是小臂骨折。他站在第一排,在老师表演时,别的孩子依然站在台上,他下台去了一会儿。这些孩子的自然状态并不影响演出效果,人们知道孩子的本性就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肯定受了整治。
第三,他们演唱的古典歌曲优雅绵长,童话歌曲“儿童与海盗”节奏明朗诙谐机智,只在这首歌辅助了动作,生动有趣,男孩们脸上全是灿烂的笑容。
第四,最后一排有个孩子,在报幕讲到要唱到一首丹麦国歌时,他头低下去了,很长时间不抬起来。旁边的孩子发现了,有的看看他,他用手擦眼泪。唱到另一首歌,他还是低着头,有孩子用手拍拍他,他还是止不住,用手擦了面颊。一直到唱“海盗歌”时,同伴们做动作,把手搭在眼睛上,做出顽皮状。他虽然低着头,也做了动作。他哭了吗?他为什么哭?想家了吗,不得而知。虽然哭着,他还是在努力与大家一致,没有影响别的孩子演唱。
演出最后,邀请台下的中国小朋友上台,孩子们一片雀跃,一大群高高低低的男孩女孩站到台上,大家一道唱“同一首歌”,激动人心。
丹麦男童合唱团(DetDanskeDrengekor)成立于1943年。指挥家JorgenBremholm创建并带领合唱团走过了最初40年的发展道路。合唱团由9—15岁的男孩组成。他们住在哥本哈根或市郊,每周排练两次。加入合唱团无须任何试听,因为合唱团的一大宗旨就是让任何爱唱歌的男孩都能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唱歌。他们的基础训练阶段称作初级组,随后升至合唱团。在合唱团,他们生活非常充实忙碌,任务明确而激动人心。合唱团还安排休闲活动,其中每年的夏令营是重头戏。
这些稚嫩可爱的孩子们,用心放飞艺术梦想。他们儿童的天真和少年的想象用音乐演绎传递给每一个人。他们的声音令世界称奇。四十多年来,孩子们在一茬一茬地换。合唱团的保留曲目经一代一代的小演员传唱不衰,既有闻之心动的经典艺术歌曲,又有让听众耳目一新的中国童谣。
安徒生的故乡盛产童话,丹麦王室资助的皇家男童合唱团也跻身世界一流之列。除了全世界的巡回演出之外,男孩们还见证了丹麦王室的不少重要时刻:2004年,丹麦王位第一继承人弗雷德里克王子的婚礼上,男孩们用天籁之声送上祝福;08年6月,丹麦皇家男童合唱团在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赴中国巡演前,在本国的最后一轮演出,当晚正是约阿希姆亲王夫妇婚后首次公开亮相。
七月中旬,他们在辽宁大剧院演出,然后是上海。
除演唱古典作品、经典戏剧及教堂音乐外,丹麦男童合唱团尤为擅长演唱丹麦歌曲及斯堪的纳维亚摇摆爵士乐。合唱团是丹麦巡演范围最广的合唱团,几乎在丹麦所有的城镇演出过,同时还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新西兰、阿根廷、以色列、俄罗斯、格陵兰、乌干达、坦桑尼亚、冰岛及欧洲各处巡演。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激励,同时也对他们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跨越国界交朋友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必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
丹麦男童合唱团已和丹麦皇家剧院合作了20多年,参与了诸如《托斯卡》、《卡门》、《鲍里斯•戈多诺夫》、《玫瑰骑士》、《沃采克》、《波西米亚人》、《图兰朵》等歌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