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箴言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2010-01-06 11:36:05)
标签:

杂谈

分类: 运动健康

http://s6/bmiddle/50c89ce5h74b38d6434c5&690&690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TITLE="健康箴言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是大家身心健康,今将洪昭光教授健康箴言推荐给大家,愿大家健康长寿。

 

   *一个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花一块钱就可以预防疾病,就可以省去10块钱、100快钱的治疗费,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两个基本点*  第一是糊涂点,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第二是潇洒一点,度量大一些,风格高一些,站得高,看得远。

   *三大作风 *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就能永保快乐。

   *四个最好 * 最好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起床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半分钟。

   *运动三个“半小时 ”* 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6至7时漫步半小时。

   *运动三五七 *  提倡每次进行步行或慢跑锻炼时,里程应掌握在3公里左右;一星期锻炼不少于5次;运动 量应达到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 等于170.

   *一二三四五*“一”就是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250克到40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5到8两主食。“三”是每天三份高蛋白《一两瘦肉,一个大鸡蛋,二两豆腐》。“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500克蔬菜。

    *红黄白绿黑*“红”是每天1-2两红酒或一个西红柿;“黄”是胡萝卜,红薯等黄色蔬菜;“白”是燕麦粉或燕麦片;“绿”是绿茶和深绿色蔬菜;“黑”是每天5-10克黑木耳。 

    *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以上八味药,共置宽心锅内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放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延年益寿,消灾祛祸。

   * 幸福三步曲*

    第一步,恋家---世上只有家庭好,男女老少离不了,男人没家死得早,女人没家容颜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顷刻凄惨惨。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家里乐逍遥。

   第二步,关爱---男士要想身体好,下班回家半小跑,一杯清茶一张报,闲来多往厨房跑,。女士想要容颜俏,天天三笑最重要,晚餐就吃八分饱,夫妻灯前把话聊。

   第三步,话聊---说起话聊真奇妙,防病治病都有效。一聊双方误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高血压,肿瘤糖尿都见好;话聊疏解郁闷气,话聊提高抵抗力。天天话聊三四起,家家快乐甜如蜜。

 

 

  * 心态稳定的两个三*

   第一个“三”: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第二个“三”:第一座要看的是八宝山;第二座要看的是井冈山;第三座要看的是普陀山。

 

 

                  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

               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http://s2/bmiddle/4ae87685fe378ac71fa11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TITLE="健康箴言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

 

人之生命  易伤难养

 

 

 

   小时候对家乡的柳树印象特别深刻,它生命力极强,折断它的树枝,不论倒着横着,插在土里,都能重新长成一棵小树,生之易者,莫过于此。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十月酝酿,呱呱坠地,不论生活在哪里,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生命总能顽强地伸展存在。生命的存在似乎简单容易。但其实要伤害生命也是非常之容易的 
 
   柳树能很轻易地长出新枝,但如果树枝埋得过浅,还经常有人对它或摇或拔,任意践踏,那么就算是栽种在最肥沃的土壤,它终不能摆脱枯槁死亡的命运;人的生命更是如此,你也许有最丰厚的物质与生活,拥有最富有的物质享受,但如果不知珍惜,一味纵欲,或过度劳累,生命就得不到充分的滋养,精疲力竭,积劳成疾,生命终将凋枯,至那时就非药物所能补救的。所以在生命遭到伤害之前,我们就应懂得对生命珍养勿伤。
 
   珍养者,就是平时要珍视身体,讲究养生保健,其实像经营事业、家庭一样,健康也需要经营;养生保健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关系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健康要主动出击,而不能被动等待。健康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养成好的健康习惯会受益终生。花儿需要呵护,身体更要保养;呵护花儿它报以美丽,呵护身体它报以健康,而健康其实与美丽是一脉相承的,健康的才是美丽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健康,而是因为健康而美丽的。
 
    勿伤者,就是平时要防疾于未然,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起滋意践踏,毫无节制的纵欲,终年不停息的劳作,身体得不到调养生息,钢铁之躯也会被摧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是只拿来喊喊的,而是要付诸行动;生命不容践踏,健康不容透支;养生以不伤为本,生之要者乃勿伤。
 
   人之生命,易伤难养,生命只要一次,不要祈求虚无漂眇的来生,属于你的只有今生,生之易伤之亦易,养之更难,好好珍养呵护你的生命。
 
   生命如此顽强,却又如此脆弱,珍视健康,珍视生命。
 
http://s1/middle/49f314a4g7c76bbde94a0&690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TITLE="健康箴言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
 
 
道德经与人生艺术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写道:“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她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作为“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让人的思想顺“道”而行,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就叫修道。当人的思想符合了“道”时,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的完美。

 

http://longquanzs.org/resourcenew/201207/27/201207271343390589484.jpg    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 />

一、主观符合客观——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是讲“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说明“道”是不断变化的。道大无边无际,浩瀚无比,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会儿是这个样子,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要给它取个名,就是叫“道”这个名字可以,不叫这个名字,叫另外一个名字也可以,说到根本,是“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产生了人和万物。由于本源的“道”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名字都可以变化),所以它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即主观要符合客观,因此人就有了主观与客观的问题,人的行为也因此分为两种:有为与无为。主观上自以为是,不考虑客观变化,这就是有为。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然而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了,就能无不为。那么,人是否就能做到无为呢?不能。

    人是万物之灵,本来也是客观“道”产生的,但是人生来是不符合“道”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个矛盾混合体,其中有私心欲望,万物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欲望所限制,并不“灵验”,不能适应“道”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主观意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符合。怎么办呢?这就要修道。修道就是帮助人去掉不自然的东西,使人符合客观,使客观支配主观,这样人生坎坷就少,“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即修道修得好的人,做事做人都会变得顺利吉祥,所以“道”也就是一种人生,“万事如意修道人”。

    那么,修道怎么修呢?就是守静背诵《道德经》。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才能守静,这样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从而适应和符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即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客观,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弃个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乐观自在地处事为人,而达到“无不为”。

二、道性换人性,利益最大化

    人生离不开利益,那《道德经》是怎样看待利益的获取呢?

    经济学理论认同这样一个原则:人是理性的,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这本身是符合自然的,即符合“道”的。因为“道”的行为特徵就是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只要研究一下各种生物体的内在设计和它们的代谢运行及生物圈的分布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但人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解常常是欲望与争斗,这就是人身上最典型的不符合“道”的特征,即有为的特征,这在《道德经》的修道体系里叫“人道”(也叫“人性”)。“反者,道之动”。“道性”就正好相反,是去欲、处下和不争,曰“不争而善胜”。因为人生来就是带着一大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潜能发挥的程度深浅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高低。这些潜能是自然赋予的,人只有符合自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同时也就能获得最大化的自身利益。而符合自然就要消除欲望,就要修德,提高道德水平,所以说提升“道德”是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行径。

    下面就结合《道德经》具体地谈一谈。

三、成功之道

    修道是求“道”来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修道就是调“道”的能量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用道性换掉人性,从而使人的思维和言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下面就专门地谈一谈符合“道”的思维与行为有哪些。

    1、“道”的行为就是坚强不屈

    “道常无为,而无以为。”“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说明“道”做事,事事都是成功的,因为“道法自然”,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运行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时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受影响,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人们所从事的事业,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这样就不会失败了。即在最困难的时候,必须拿出开始时的决心和信心,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所谓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也就是“强行者有志”,这种品质就是符合“道”的,这种品质就能保证你成功。

    修道就是求“道”帮助自己,使自己符合“道”的品质。

    2、甘愿付出,不求回报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之所以善是有利万物生长并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为什么处在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还最接近大道呢?因为水本来是乾净纯洁的,但为了净化他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污浊,最后还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视。所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最后还落到人人都不愿去、受轻视的地方,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道德经》里也叫“柔弱”,即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道德经》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没有不胜的。在克服困难时,水又变成最坚强的。《道德经》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我们人总是强调人要无私奉献,无私就是私心欲望要柔弱,奉献就是付出的愿望与力量要强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源于万物本源的“道”的特性。为什么那些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起事来总是会散发出蓬勃朝气和无穷力量呢?因为他的精神状态符合了万物本源“道”的特性。所以人生要成功,就必须把“道”的特性(道性)变成自己内在的品质,永远铭记要让自己物超所值,永远想到自己所做的比自己想得到的要多得多,这样人永远就不会离成功太远。

    3、用行动决定人生

    “希言自然”,意思是,多做事少说话这是符合自然的,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动,大量的行动!大量的行动虽然预示你可能遭遇的挫折或拒绝会比别人多,但同时也预示着你成功的机会也会比别人多。“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所以在“道”看来,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就是强者,而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而自己战胜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把它放在实实在在的地位上,而不在于说些好听的话。所以“道”的行为就是以行动来说话的,那么人要想成功,也应牢记行动才是成功的保障。

    4、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起源于其基本程式永恒不变地在每一细微之处的成功运作。“道无空虚点”,它的意思是,“道”做事是没有空虚之处的,也就是在任何细微之处都能做到完美无缺。

    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了精确、高效、协作与完美的极致,这就是大道的“德”,即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德。“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意思是,任何孔隙中容纳的德,唯有大道才能做得到。例如生命体的每一个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单元,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可是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却可以同时进行约2000个化学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互不串位,且与整个身体的运行要求密切配合,所以说,做好了每一个细胞内的细微小事,才有生命运转的壮观大事。同样地,一个人的品质最容易从琐碎的小事上反映出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即,天下困难之事,必须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只做好各种小事),故能够做成大事。所以人生要想成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大忌,必须养成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无论思想上,还是生活上的细琐小事)的良好习惯。

    5、人生极其重要的妙著——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一生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那么《道德经》里是怎么说的呢?

    “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比我们善良的人,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老师。而面对不善良的人,他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不爱惜这些知识(若不重视与人打交道方面的能力),虽然表面上看你知道得多,那实际是极大有迷惑,这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妙著。

    有句话很有名,叫:成长容易,成熟难。达到处事能力娴熟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个能力的获得恰恰不取决于你与善人的相处当中,而在于在让你不喜欢的、不舒服的、所谓不那么善的人当中培养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全面地考量你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能力才是人际关系能力的根本。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不爱惜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你知道得再多,知识再渊博,从“道”的角度上看,也是极大的迷惑。所以重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妙著。

    那么这个能力的培养从哪里开始呢?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

    如果我们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你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位路人、曾经走进你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的接纳——有些人甚至为此做出疯狂的举动。

    为什么?因为只有爱才会使人感到活得有意义!不管善人、还是恶人,都是共同地渴望着得到爱与尊重的。

    所以要做一个成功人,首要的要学会爱别人,学会关注别人身上的优点,而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学会了爱人,你也就能得到更多的人的爱,这样你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无限宽阔。

    所以人际关系的首要是什么?就是学会爱人。不论善良的人,还是不善良的人,我们都要善待他们,并且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们。而且特别要注意在与不善人的相处过程中去培养自己的“善德”。“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意思是,对待不善之人,你有何理由抛弃他们呢?即不能抛弃人家,同样要以“善德”待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所以圣人,以无为来处理一切事情,以身体力行来教人。这就是《道德经》教导我们的处世关键之所在,这个环节解决了,那么你的人际关系能力之门也就打通了(即让内心清静的能力),这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人生妙著啊。

    再说一点,“学会爱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学会关注别人的自我。人都有喜欢突出自己个人观点的偏好,但这是人性的误区。如果你总是试图想让人认为你才是世上最好的,都来关注你,那你难以成功。“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意思是,自认为不错,这是不明智的。自以为是的实际是糊涂。所以过分关注自我的人是愚蠢的。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让自己的注意力离开别人的自我。这实际上就是处下。《道德经》写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就是符合“道”的要求,在社会竞争中要想赢得方方面面的人的支持,关键就在于要时时关注他人的敏感点,以成就他们的抱负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往往会做得更大、更成功。

    6、谦卑处下,时怀感恩

    “万物恃之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意思是,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成功了而名不归己有,依靠它滋养万物而自己却不为主。所以“道”的伟大还在于,本来是“道”哺育了万物生长,而它自己却不争功名;明明是“道”滋养了万物成长,而它自己却不充当主人,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这就是“处下”(和不争)——虽然成功,做出过丰功伟绩,但自己还是把自己视作很平凡,不突出自己。“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成功了而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我们都知道,世上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很谦卑的,这就是处下的品质,因为这是符合“道”的,所以这种品质就能将成功长久地保持下去。相反,居功骄傲是不符合“道”的,那样成功就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而这实际上还算不上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不仅要成功,而且还要能把成功长久地保持下去。

    另外,处下的品质还包括感恩,因为在每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都有很多人在付出,所以要从内心感谢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不仅包括那些给你支持和鼓励的人,还包括那些曾经伤害、拒绝过你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才使你坚强起来,正是他们才锻炼了你的“道性”,使“道”的品质能深深地扎根你的内心深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信之,信德。”

    所以要成功还在于要拥有“善德”和“信德”,要时时心怀感恩,时时牢记是别人在帮助你成功,这样你就会很快乐,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7、面对竞争——不争而善胜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商战,还是体育竞技,到处都充满各种对手,存在激烈竞争,这是自然的,无可非议,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

    实际上,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人应该明确真正的对手是谁?应与之竞争的是谁?要战胜的是谁?明确这一点是最后胜利的法宝,此曰“不争而善胜。”

    我们都知道,胜利的获得是需要一种振奋精神的,而促成持续进步的振奋是来自于人对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胜者强”。所以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要竞争的物件就是阻挠自己成功的内心干扰,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弱点。一门心思地想战胜对方,这就是“有为”,这决不是明智之举,风云突变就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之中,而导致心身内耗,患得患失,这反而不利于客观地看问题和能力的正常发挥。不想去战胜对方,而是视自己为对手,不断地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静的状态,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点,能冷静地与客观变化相适应,从而“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在竞争当中要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成功和战胜对方上面,而是时刻注意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无为,对成功与胜利无所谓,以“无为”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能“无不为”。

    在《道德经》里有句话:“战胜,以丧礼处之。”这里指的是在战场上,意思是,打了胜仗,就用丧礼来处理。为什么?因为你胜了,就意味着对方的不幸,故应用丧礼对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则处事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并不是不要胜利,而是并不把胜利看成至高无上的。那么引伸到日常现实中,我们就不要总把胜利看得那么重,要给对手同样以必要的关怀,而给对手以必要的关怀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风范。“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成功者的风范并不是以胜利为唯一标志,就是处于下风、或失败了,仍然有着出自内心的坦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实这样的心态是更容易成功的心态。

    很显然地,这样的心态是建立在慈善和爱的基础上的,所以“不争而善胜”的本质还是人内心的慈善使然。

    8、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道德经》是提倡学习的。“为学者日益”就是学习各种科学、业务知识要越多越好,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终生不殆。但是,人生的成功,知识其实只占较少的份量,而其他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人内心的心理素质,即道性的丰富程度,因此人还必须要不断损掉人性中那些不符合自然的想法与私欲,而这不是学习知识能办得到的,这要靠修道才能办到,这就是“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那些不自然的、不合理的主观成分都去掉了,人就无为了,即人的想法和心理活动都顺应自然了,那么处事为人就都会因符合客观而感到顺心自在,万事如意,人的潜能也因此会得到充分开发。所以人生要成功,“为学”与“为道”必须并重——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通过修道来修正本性,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同样非常重要。

    9、成功的定义

    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挣更多的钱,身居高位和手握大权呢?

    在《道德经》看来,这只是“胜人者有力”,并不一定代表成功,它可能还代表着为贪婪和冷漠所支配而带来的拥有,它可能是欲望的奴隶,因此不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道德经》里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自胜者强”、“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住在别人不去的地方(意即不出风头、不突出自己),心情舒畅深远,经常给别人以仁爱,他的话是值得信任的,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处事的能力很强,出动又善于选择时机。他唯一的不与人争斗,所以无忧无虑。

    一个达到这样境界的人难道不算成功吗?这是金钱、地位和权力所能够换得来的吗?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时,这就是成功。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就意味着“方而不割”(大脑思维方寸不乱)和“自胜者强”;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就意味着节俭、仁爱和富有远见;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智慧、实干和值得信任。按照现代的标准,这就是道德水平、情商、智商和能力都非常高的人,这就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因此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拥有一个不随环境、金钱、权力、地位的变化,只属于心灵素质里的某种坚韧的东西。

四、实现人生完美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不学习(害人的)知识,唯一的是与“道”相伴,两者差几多呢?

    意思是,在这个有着各种利益冲突的人世间上要生存得好,若不去学那些圆滑世故、争斗不休的伎俩,那就只有修道,依道行事。那么这两者(一个学圆滑世故、争斗不休;一个修道、依道行事)相差几多呢?言下之意是相差得很多。这也就是说,人生与“道”相伴,经常地背诵《道德经》修道修德,那么,不去学虚伪狡诈,老实本分也照样能够生存、能够成功,而且能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因此,真正成功的人生其实就是健全心灵、用道性换掉人性的过程,这就要求人要学《道德经》,把握好“道”的成功法则和成功的定义,将“道”的品质刻画到内心世界里,从而使心意与行动合二为一。这个过程光靠学习知识是办不到的,只有修道才行。

 
http://s11/middle/4dabb3f1t97e1885b961a&690倘佯其中感受沙、水、天融为一体的沙湖浪漫情调
 

                                                          宁夏沙湖是大自然的杰作。那里湖光沙色,候鸟成群,芦丛如画,风光旖旎。沙湖位于宁夏平罗县西南,距银川市56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南沙北湖,湖润金沙,沙抱翠湖,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现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这里即有沙漠,又有万亩平湖,是上苍的赐予,更是勤劳智慧的塞北人民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神奇的天地:沙漠、骆驼、人群。

    隆冬季节,我们来到了宁夏的沙湖,倘佯其中感受沙、水、天融为一体的沙湖浪漫情调。看到了别样的塞北和江南融为一体的奇丽风光。以下是抓拍的照片,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http://s9/middle/4dabb3f1t97e12651a3c8&690
沙湖的码头,在这里乘船进湖观赏风光
http://s14/middle/4dabb3f1t97e129bbcc2d&690
沿岸的风光,从湖里这样冒出来的芦苇丛很特别吧
http://s4/middle/4dabb3f1t97e12f933f23&690
处于湖中心的沙漠大岛

http://s13/middle/4dabb3f1t97e132cb160c&690

岛上的树木已落叶了
http://s6/middle/4dabb3f1t97e1303d8885&690
沙漠和湖水相接的美景

http://s13/middle/4dabb3f1t97e12c2ee14c&690

已经变黄的芦苇另有一种风韵
http://s15/middle/4dabb3f1t97e131d872ae&690
美丽的湖中芦苇丛
http://s16/middle/4dabb3f1t97e1355f15ff&690
同上
http://s1/middle/4dabb3f1t97e136c582d0&690
这样的湖中芦苇荡不多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