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长河   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2006-08-27 09:41:42)
分类: 与爱同行

 

【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上面这张是我坐在缆车上拍到的兰州市,可能照片有些小,但是确实能够隐约看到中间那里黄河穿越的地方有一座铁桥。那里就是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称。


【兰州】历史的长河
听说早期如果想要渡河,都要等黄河上面结冰之后走过去。但是有时候天气渐暖,河水开始解冻,人们并不知情,或者没有别的方法渡河,还是一味的这样渡河,导致很多人在解冻的时候落水淹死。还有就是在黄河上架起浮桥。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现在中山桥这里还摆放着当年搭桥用的将军柱,已经腐蚀的变了摸样。可是这样的浮桥修了拆拆了修很浪费时间。


【兰州】历史的长河
所以,中山桥的前身就是这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兰州】历史的长河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兰州】历史的长河
顺着黄河第一桥走下去,就能走到白马寺了。可惜我们去的时间白马寺正在全面修缮,不对外开放,我们也就没能进去参观。

【兰州】历史的长河
中山桥两边的风景也是很棒的。能够一览黄河两岸。


【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历史的长河
没去白马寺,我们选了另一条线路,那就是兰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沿龙尾山脊东起龙须老狼沟,西至龙尾山批把岭,是兰州人民辛勤绿化建造的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

我们选择了缆车上山。去缆车的路好远啊,我们在这样的胡同里走了20分钟,才走到缆车的入口。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即使有树荫也不太管用。我还是汗流浃背。


【兰州】历史的长河
半山腰能够看到一些很古老的建筑。导游说这些都是唐代时候修建的了,已经不对外开放了,因为年久失修也因为对文物的保护。悬在半山腰的峭壁悬崖上,可见唐代时候的建筑技术就已经很高超了。


【兰州】历史的长河
坐到山顶,气温终于降了下来,又有山顶的微风拂过,立刻神清气爽。


【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历史的长河
从山顶看到的兰州。黄河从中穿过。


【兰州】历史的长河
在兰州的最后一站就是甘肃博物馆。这里展出的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历史,而是从特别远古的时代开始讲起。我兴致勃勃的一点一点全都看过来。


【兰州】历史的长河
首先是地球的起源。很美的蓝色和星系。


【兰州】历史的长河
远古的动物


【兰州】历史的长河
海生物化石


【兰州】历史的长河
恐龙


【兰州】历史的长河
叶菊石


【兰州】历史的长河
翼龙


【兰州】历史的长河
这恐龙好高……我在下面完全被当成蚂蚁……


【兰州】历史的长河
玻璃下面放着的是真实的恐龙化石


【兰州】历史的长河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属长鼻真象科剑齿象属,是地球上早已绝灭的一种大象。门齿粗大,平行排列,弯曲度小。头骨正方形,额面平缓,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状韧带窝。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兰州】历史的长河
猜猜这个是什么动物的化石?

答案:古长颈鹿


【兰州】历史的长河
原始牛角化石


【兰州】历史的长河
这个是银鞋垫。肯定是某个达官贵人的。普通人哪里有钱用银子做鞋垫呢?


【兰州】历史的长河
我们去博物馆那天正好赶上了竹简的展览。而且还有一队世界竹简研究会的专家们到这里来参观。看他们拿着放大镜细心地研究竹简上面的文字,觉得自己就是在走马观花,看热闹而已。

 

兰州这个历史的古城就这样被我走马观花的参观完了。虽然只在兰州停留了2天,还是能够感觉到这里的黄河文化。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八月底的那次西北之旅真的是收获颇多。第一次切身体会了西北的辽阔和荒芜,从一个县城到另一个县城要走上两个小时,穿过大片大片的戈壁滩和沙漠。在大西北,兰州这样的大城市很少见,虽说听过兰州污染很严重,但我们去的那几天还是赶上了绝好的天气,天特别蓝。极端缺少雨水的西北竟然还送了一个见面礼给我,在我到达兰州的当晚,雨水就毫不犹豫的冲刷了这个西北城。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是祖国的几何中心。从这里到中国的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距离几乎相同。这里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踏上兰州第一感觉便是历史的沧桑。兰州市区紧邻黄河,这里以前是繁华的古代闹市,有着无数名人古迹的影子。一座历史名城,需要去慢慢品味。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我们的第一站是兰州的水车园。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

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型的水车。在这里,我听到了一段历史故事。

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我站在这里看了很久,看着水车一格一格的把水从水渠里运到上面的水槽里,再转下来,重新来过一圈。完美的配合,足以和现代最先进的机器媲美。感叹人类的,特别是中国老祖先的智慧。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还有一个特产,就是兰州的葫芦。

刻葫芦乃是葫芦艺术品中的一种,而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属微雕艺术一门。兰州刻葫芦,主要用特制钢针在葫芦表面以极细的线条刻出山水、花鸟、人物和文字,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生动。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相互馈赠、欣赏收藏的艺术品。

这里的葫芦像一个个小鸡蛋那样,圆圆的,小小的。我和老爸挑了半天,选了三个小葫芦,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生肖。上面的动物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挂在车里或者家里都很好。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千转木应该算是祈福的。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于是我围绕着千转木顺时针转了一圈。可是不敢转上一千圈……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的羊皮筏子又是一种特色。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这种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从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毛皮。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可我还是有些害怕,没敢坐着筏子去黄河上漂流而下。如果喜欢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应该很刺激!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地。因此,在兰州这个黄河河畔的城市,有一座“黄河母亲”的雕塑。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母亲的容貌很慈祥。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你们猜,这个孩子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导游告诉我这个孩子是不分性别的。雕塑家刻意让孩子趴在母亲身上以显示不出性别。象征着华夏子孙,不分男女。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远远看着黄河水,体会着李白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渐渐忘却了远处的高楼大厦,好像回到了古时候,那个繁华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成百的船只穿梭于黄河之上,踏上繁华的丝绸之路。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到兰州之前,我并不知道兰州除了拉面还有什么。我想很多人跟我的想法应该是一样的,兰州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响当当的兰州拉面。所以到了兰州一定要常常正宗的兰州拉面。一碗拉面5块人民币,没有牛肉片,只是小粒的牛肉粒,汤很清,加上红色的辣椒油:一半是火焰,一般是海水。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这是干拌拉面。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到了兰州一定要尝尝当地的小吃。我们走到小吃一条街的“西关十字”,去品尝正宗的兰州小吃。肉夹馍和鸡蛋醪糟一定要吃,肉有些腻,喝一口醪糟就把腻全消了。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这个是锅盔,硬邦邦的。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

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应该好比新疆的“馕”,放上几个月都不坏的那种。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酿皮。所谓酿皮,其实是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用纱布包了揉好的面团,在清水里搓洗,最后清水变成了蒸面皮的浆汁,而纱布里剩下的就成了一小团韧性和延展性很强的东西,其实是面粉里蛋白质,蒸熟后就变成了多孔劲道的面筋,而因加碱后变得金灿灿的面皮与面筋配以十多种调味品,就变成一碗普通酿皮。其实这些调料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的,醋里浸着几个草果。而芝麻酱也不知用什么稀释开了便于食用时搅拌,还有许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这个是麻辣粉。味道是真的辣呀!虽然早就听闻西北人民喜欢辣椒,但是没想到我被这一小碗的麻辣粉给辣倒了。看着身边的人们不仅把里面的粉吃完,还抱着碗去喝里面的汤,我顿时自叹不如,别说汤,要我吃完这些粉都是问题。最后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勉强吃完麻辣粉。但是,味道确实很赞,很推荐哦【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喜欢牛羊肉的朋友是一定一定要到兰州。兰州由于居住了很多回民,伊斯兰清真饭店到处都是。这里的牛肉都是极品的好吃,我和老爸买了二两牛腱肉,沾了三合油,吃的满嘴夸。听我在这里说是不是都馋了?那就动身去西北品尝地道的西北美食吧!

 

下期预告:【兰州】历史的长河

【兰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工作中无小事》读后感

 

 

 

 

    《工作中无小事》是一本反映世界伍佰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工作态度的好书。这本书从当今企业中常见的轻视小事、做事浮躁的现象对人性的弱点的角度,分析了员工轻视小事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员工端正心态,摒弃做事贪大的浮躁心理,把小事做好做到位,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责任而言,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可能关系全局的成败。

《工作中无小事》指出,“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因此,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应该抱着良好的积极心态去做,即使是做那些表面上看是小事的事情,也应该用做大事的心态去处理。最近流行一句话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有一位成功人士常常这样忠告他身边的人:责任无处不在,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满怀责任感去完成它。我们在宝日公司工作,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在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简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将可能影响一笔销售订单,乃至于会影响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正因为靠我们宝日公司全体员工不懈地努力,把日常工作中看似平凡的小事认真地做好、认真地做到位,使得宝日在华东市场树立了响亮的品牌。

其次,我们每个人要以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待日常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不要有拈轻怕重的思想。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这样,只会使机会在不经意中悄悄地流失。

敬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好心态,要善于从平凡的岗位中去锻炼自己。尤其不要因为做的是小事,而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你带着快乐的心态去工作,工作就是快乐的”。“事实上,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尽职尽责,重视工作中的小事与细节。”《工作中无小事》指出,“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一件简单的小事情,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的确,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惟有那些心中装着“大责任”的人能够发现,能够做好。

 

    总之,不要小看工作中的任何环节任何一件小事,工作中无小事,任何类型的大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事构成的。企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企业运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链条,工作质量将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质量。

 

 

 

 

拜读了汪中求先生编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和体会颇深。

 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作为普通人,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于小事和细节,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单位情况、加强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绝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做小事的“蘑菇”期。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句重要的忠告需要年轻人铭记在心:与其浑浑噩噩浪费时间,不如从你经手的每一件琐事、每一件小事中得到成长。

  年轻人最丰富的资源是时间,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而是敷衍了事,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白白地浪费了用在“小事”上的时间资源,没有任何收获。这无疑是所有可悲事情中最可悲的一种,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流逝了,你却依然揣着最初的资源,甚至更少。

  任何事情就怕养成习惯。据说,柏拉图因为一个小孩玩一个荒唐的游戏而责备他。小孩子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柏拉图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件小事了。”如果你懒得尽心做小事,养成了马虎懒散的工作作风,那情形会更糟。当你能胜任的大事摆在你面前时,你可能会不由自控地以一贯的作风去做它,结果可想而知。

   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通过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从干小事中见精神,得认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赢得人们的信任了,你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个人在工作中做的每一件小事,无论是写一封信,出售一件货物,或者打一个电话,都在说明雕像或美或丑,或可爱或可憎。老板只要通过观看雕塑,就能对其人做出评判。

  总之,工作中无小事。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不应该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相反,应该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多关注怎样把工作做得最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历史长河 <wbr> <wbr> <wbr>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性格决定命运   

修养成就事业

 

诸弟生我十年以后,见诸戚族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耳,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家同盛者也。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大难为情矣。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馀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来书有“区区干金”四字,其毋乃不知天之已厚于我兄弟乎?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决左)》也者,《(女后)》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各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海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梅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 ――摘自《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1)患:担忧。位:职位。所以立:用来立足的条件。莫己知:是“莫知己”的宾语“己”的提前。为:被。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忧没有职位,只担忧没有站得住脚的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我,只求有被人知的条件。”

【解说】

  孔子的话,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做任何事都要有才德才能做得好,才能站稳脚跟,才能有好名声。这是人生的起码条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 ――摘自《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饭,吃;疏:粗疏。食,食物。饮水:喝清水,即“喝白开水”。曲肱而枕:弯着手臂当枕头。(2)如浮云:像飘浮的云彩。

【译文】

  孔子说:“吃粗糙的饭菜,喝清汤白水,疲倦了就弯着手臂作枕头,美美地睡一觉,这种恬?生活之中,也自有其快乐。那种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高官,在我看来不过是飘浮在蓝天的、一瞬即逝的彩云。”

【解说】

这是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

  孔子也不是一味反对“富贵”,而是反对“不义而富且贵”。贪污所得来的财富,是卑污可耻的;用金钱、物资、女色换来的高官,同样是低贱下流的,没有什么值得羡慕之处。况且因来源不正,一旦“东窗事发”,便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其结局是悲惨的。这种“富贵”不是一瞬即逝的浮云吗?

度量不可不明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1)

是故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2)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3)故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也。(4)夫度量不可不明,是中人所由之令。(5)” ――摘自《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注释】

  (1)中人:中等人。侈(chǐ):奢侈,浪费。逸(yì):安逸,偷懒。从欲:纵欲,为所欲为;从,通“纵”。(2)鞭朴:鞭打。刑戮:刑罚。(3)疾之:使他痛苦;急之:使他急迫。疾,急,皆作使动词。(4)?:通“源”。(5)度量:指规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中等人的心理情态是这样:只要有点余裕就铺张浪费,用度不够就会省吃俭用,没有法令禁止就可能淫荡,没有规矩约束就可能贪图安逸,为所欲为的话就会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所以受鞭打的孩子,不听从父母的教导,受刑罚的百姓,不听从国君的政令。这是说使他痛苦他难以忍受,让他过于急迫他又难以办到。因此君子不急于决断,不急于制约,使饮食有定量,衣服有节制,住房有法度,财富有定额,用的车辆器具有限量。这样做是为了堵塞祸乱的源头。这个法度不可以不弄得清清白白,这就是中等人所要遵守的法令。”

【解说】

  对中等人必须根据他们的性格、情态,明白规定适当的法度,使有所遵?,以防堵祸乱的源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 ――摘自《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志于学:立志在学习,以求进德修业。而立:有以自立,坚守自己的志向,不再移易。而,连词。不惑:没有怀疑、动摇。天命:自然的主宰、意志,即事物的客观规律。耳顺:对别人的话,一听就能辨别是非真假。从心所欲:随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逾矩:不会超越规矩和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三十岁时就坚定不移了,四十岁时就再也没有疑虑,到了五十岁就懂得了自然的客观规律,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一听就能辨别是非真假,七十岁时随自己想怎样就会怎样,却不会超越规矩和法度。”

【解说】

  这是孔子讲自己的进德修业,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序渐进的历程。这也是人生长知识、长才干、增德性、增智慧的一般规律。

士志于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 ――摘自《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1)志于道:有志于研习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恶(è)衣恶(è)食:恶劣的吃穿。未足与议:即免谈之意。

【译文】

  孔子说:“一个有志于研习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读书人,倘若还以吃穿不好为耻,那就不要和他谈什么‘道’了。”

【解说】

  朱熹注云:“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见《四书集注》)”这是说有志于为国为民的读书人,应心存高远,

而不应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这样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只是斤斤计较个人私利,只图自己享受,那就很可能成为贪赃枉法的害国害民的蟊贼。

盍各言尔志

  颜渊、季路侍。(1) 子曰:“盍各言尔志?(2)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3) 敝之而无憾。(4)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5)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6)” ――摘自《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

  (1)颜渊,姓颜,名回;季路,即仲由,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侍,陪从在长者身边。

(2)盍(hé),相当“何不”。(3)衣(yì):穿,作动词。(4)敝:坏;憾:恨。(5)伐善:夸张能力;施:加于人。(6)使老人有所养而得到安乐,对朋友与他以信义相交,对年轻人使他们感到温暖。

【译文】

  颜回、子路陪伴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谈一谈自己的志愿?”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皮衣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不抱怨。”颜回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不把困难和烦恼加之于他人。”子路说:“希望听一听老师的志愿。”孔子说:“我的志愿嘛,使老人有所养而感到安乐,使朋友之间做到相互信赖,使年轻人得到温暖的阳光的抚育和轻柔的雨露的滋润。”

【解说】

  世界万物,最宝贵的是人。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为人类有所奉献,使人民少年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壮年时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能,老年时有所养、有所为、有所乐。孔子的“老安少怀”的思想,是人生价值观最完美的体现。

二三子各言尔志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1)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2)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3)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4) ”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5)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6) ”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7)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薮。(8)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9)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10)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11)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12)” ――摘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释】

  (1)农山:山名。(2)致思:设想;致,委,引申为驰思,即所谓“展开幻想的翅膀”的意思;也就是“设想”。无所不至:无所不到;致,通“至”。(3)白羽:白色的羽扇,相传自殷代高宗即开始制作,作为仪仗,后用以指挥三军;有染成颜色的。赤羽当是红色的羽扇。蟠(pán):环绕。(4)攘地:掠夺土地。搴(qiān)旗执�(guó):拔取旗帜抓住敌人;搴,拔取。�: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今作“馘”,执馘,可译为抓俘虏。(5)合战:交战。漭漾(máng yá ng):广大的样子。挺刃:举起刀子;挺:伸直,引申为举起。(6)着:穿。缟(ǎo):白丝织品。(7)薰(xūn):一种香草。莸(yóu):臭草。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好人和坏人。(8)敷(fū):展开、开展。剑戟(jǐ):古代兵器。?薮(sǒu):即?野;薮,有草无水的沼泽。(9)室家:指夫妻,也指一家人。离旷(kuà ng):子女离散,夫妻分居。(10)凛然:严肃的样子。(11)抗手:举手。(12)繁词:多余的话。

【译文】

  孔子在北面的农山游览,子路、子贡、颜渊三个学生陪伴在他的旁边。孔子向四面看了看,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在这里驰骋遐想,真是妙极了。你们几位各人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我要选择谈得最好的。”子路上前说:“我愿获得白羽扇像皓月一样的白,赤羽扇像红太阳一样的红,摇着羽扇来指挥三军,战场上金鼓的声音响彻了天空,缤纷的彩旗环绕着大地。我面对一队敌军进行搏击,一定要占领千里土地,拔取对方的战旗,抓获大量的俘虏。这只有我仲由能做到。让他们二人跟随我吧!”孔子说:“真英勇啊!”子贡再上前说:“我端木赐愿让齐楚两个大国交战在广阔无边的?野,两军对垒,遥遥相望,两方扬起的灰尘几乎连接在一起了,双方挥舞着锋利的刀剑在进行厮杀。我身穿白丝绸的服装,头戴白色的头盔,在两军之间慷慨陈词,分析战争的利害,劝说双方停战,以解除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个只有我能够办到。让他们二人跟从我吧!”孔子说:“真是能言善辩呀!”可是颜渊站在下面不出来对话。孔子说:“颜回,过来啊!为什么只有你没有理想呢?”颜回回答说:“文的武的事业,他们二位都已?讲过了,我还有什么可说呢?”孔子说:“即使如此,各人谈谈各人的理想嘛,你也讲讲。”颜回回答说:“我听说香草薰和臭草莸不装在同一只容器里,仁君尧和暴君桀不同时在一个国家里当权,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类的。我愿意去做圣君明主的辅佐之臣,广泛使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去教育人民,用礼仪和音乐的高雅文化去引导人民,使百姓不用修筑城廓而不会跨越自己的范围,把兵器都熔铸成农具,把战马都放回?野。没有子女离散、夫妻分居的忧虑,一千年也不会有战争的灾难。那样仲由就没有机会来显示他的英勇,而端木赐也无处来运用他的辩才了。”孔子很严肃地说:“美妙啊!这就是道德的光辉。”子路拱手对孔子说:“先生您选择?为最好啊?”孔子说:“不损失货财,不伤害百姓,不用多费唇舌,那就算颜家这个学生兼备了。”

【解说】

  这是三个学生谈各自的理想。有想当军事首脑的,有想当外交官的,有想治国安民的。孔子赞赏什么呢?“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人的理想,特别是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利国利民。孙中山曾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话,也是志在利国利民。颜回的无战争的和谐社会的理想,是最值得称道的。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 ――摘自《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三军:军队的总称,古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夺帅:掳去主帅。匹夫:普通平民,这指有作为的男子汉。夺志:强令其改变志向。

【译文】:

  孔子说:“一支军队可以掳去他们的统帅,然而一个有作为的男子汉却不可以丧失他的奋斗的志向。”

【解说】

这是讲有作为的人,必须有始终不渝的志向:“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1)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2)禹,吾无间然矣。”――摘自《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间:空隙,引申为缺陷,作使动用,指出缺陷而非议之。(2)菲:薄,浅薄。致孝:尽孝敬之心。恶:丑恶,粗的。致美:尽力做到华美。黻冕(fú miǎn):祭祀时的礼服与礼帽。卑:卑下、简陋的。沟洫:田间的沟渠水道。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大禹,我找不到他的缺陷来非议他了。他自己吃的是粗茶?饭,却尽力办好祭祀以孝敬先祖;自己平时穿的是粗布衣裳,却对祭祀用的礼服礼帽尽力做得华美一些;自己住的是简陋的矮小的土屋,却尽力建设好农田的沟、渠以利生产。对于夏禹这样的皇帝,我实在找不到他的缺点了啦!”

【解说】

  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对人民的奉献,而不是向人民索取。奉献愈多,价值愈高。索取愈小,奉献愈大。大禹之所以崇高,就是因为他索取少而奉献多。后世的夏桀、商纣,以此衡量,则如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