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那些不花钱的趣事儿

(2009-04-03 10:53:28)
标签:

童年

快乐

不花钱

趣事儿

育儿

我们这些70后女人的童年,没有精致漂亮的芭比娃娃,没有引人入胜的星际飙车,没有百看不厌的蓝猫游戏,没有可爱稚嫩的天线宝宝。

 

我们这群生在70年代的女人,不懂得风行一时的奥特曼,不知道叹为观止的爆丸小子,没看过神乎其神的电子宠物,没玩过激动人心的百万富翁。

 

我们的童年,都是些即使不用花钱也可以享受到的趣事儿,只不过就是在大院子里,和小伙伴围着沙子玩泥巴;在池塘的柳树上,听知了声声的叫着夏天;在月郎星稀的夜晚,成群结队打着爸爸亲手制作的灯笼;在绵延的铁道旁采摘芬芳扑鼻的芙蓉仙子;在电影院里,在父母亲的陪伴下看一场免费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在一望无际的稻草丛中放放久违的风筝,让童年的快乐随风飘送……

 

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你————在我记忆中渐渐远离却又挥之不去的童年生活。

 

日历纸自制的小荷包,吃过荔枝壳削成的红木桶,绚丽多彩毛线织成的圆帽子,小巧笔记本上记录明星唱过的流行歌谣,碎花布塞进丝巾里包成的假排球,还有模仿小鹿纯子扎过的“纯子头”,这些只有70年代的女孩子才能感受和体会得到的五彩缤纷的画面一下子便勾起了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无忧无虑是我整个童年的背景,快乐无边是我孩提时光的旋律,就象那首到现在还让我轻轻哼唱的台湾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一样,那些不花钱的趣事儿象沙滩上数不尽的七彩贝壳,历历在目!

 

镜头一:小时候喜欢唱歌。我总喜欢到池塘边采摘鲜艳欲滴的莲蓬拿来做成麦克风,然后我会神气十足的跳到床上,把蚊帐若有其事的拉起,当作是拉开个人演唱会的序幕,接下来便是完全聚精会神的“引吭高歌”,伙伴们充当我的歌迷听众,在床下盘腿专心致志的倾听。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唱到尽兴之处竟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摔得我眼冒金星,头晕脑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事后我竟然装扮成无动于衷的样子,又重新粉墨登场。

 

镜头二:听我妈说,我五六岁的时候特爱唱父亲教过的粤剧。有次妈妈带我去看病,托儿所附近医务室的护士阿姨们总爱逗我唱那首经久不衰的《帝女花》,那时的我腼腆害羞,不敢在大人们面前出风头,于是扭捏作态的不愿意。一位阿姨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拿出片甘草让我含在嘴里,说时迟那时快,我竟然鬼使神差的扯起破嗓子大声唱起来,真唱得阿姨们笑得呼天抢地。末了,我还厚着脸皮的向她们要甘草吃……

 

镜头三:不知什么时候就爱上了过家家,也许这几乎是所有女孩都钟情的游戏吧。我们过家家的玩具都是些破铜烂铁,最了不起的便是悄悄到母亲工厂里讨来些七彩粉笔拿来当佐料。当时的我可算得上是“足智多谋”!把不同颜色的粉笔磨碎,然后根据配色的原则把它们分别调出不同颜色的液体来,还美其名曰这个叫“美味咖啡”,那个叫“夏日炎炎”,这有点类似现在“大卡司”里卖的珍珠奶茶的玩意儿。好在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阻止,于是我们更加胆大包天起来:把筷子拿来当秤杆,从外面捡回来的铁圈拿来当秤砣,竟也可以玩得不亦乐乎。

 

镜头四:我妈生我妹的时候回了乡下娘家一趟,我便和一个要好的伙伴到处去爬山捕鸟。当时人也小,也特爱活蹦乱跳,而那个伙伴虽说比我大,可也是屁大的一个小不点,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的那种。她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结果不留神,就扑通掉进大水沟里去了,而且还是头朝下,脚朝上的姿态,最糟的是我不识水性,连吞了好几口脏水。当时我依稀记得大喊救命,可喊了好几声都没人应,只听见我那位小伙伴面无表情的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自己爬起来吧!这水还没到你膝盖呢!”我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一身泥巴的回到家。结果当然是在满身肥皂的泡沫中被大人们臭骂得满脸通红。

 

镜头五:我记得我最喜欢玩躲猫猫了。小时候跟着一群野孩子在田间稻草堆里捉迷藏。那时的我穿了一对新买的小皮鞋,无论我如何展翅高飞,就是跟不上伙伴们的飞毛腿。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便是遇上“聋鬼”的那一刻——我们那儿有一个精神病人,而且还是聋哑人,我们统称他为“聋鬼”,他专吓小孩子,大家都不敢靠近他。轮到我的时候,我先钻进指定的小木屋里,把脑袋深深埋进胳膊肘儿里,然后不住口的问:“可以了吗?可以了吗?”小伙伴们的笑声渐渐的离我远去,我想该是打开眼睛寻找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就在睁眼的一瞬间,一副带着狰狞笑脸的面孔映入眼帘。天哪!正是他!聋鬼!我几乎是号啕大哭的以狂奔的速度夺门而出!那种速度现在回想起来可以称得上与生死时速媲美!倒霉的是我虽然逃脱了“聋鬼”的魔掌,却忽然奇迹般的再次渴望他的出现——可见冒险精神之小荷才露尖尖角啊!

 

镜头六: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最如痴如醉的当数“跳皮筋”了。我跳皮筋的整个成长过程可以说得上是艰难险阻:才刚是新手上路的时候,我轻移缓步,经常被同伴们当成“老鼠尾”,就是可有可无的意思;后来玩得熟练之后,竟半路出家,回家央求妈妈给我把她用剩的短橡皮筋接成长长的,然后拿回学校炫耀,居然可以“自立门户”,一下课就大声嚷嚷:“玩跳皮筋啰!”于是在我的号召下,一群洪水猛兽蜂拥而上,先是猜拳分好门派,接着便是边笑边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小时候玩皮筋的花样经常翻新,跳得进去的人也会自拟些名不虚传的“必杀技”,让那些还在边缘上挣扎摸索的小朋友们闻风丧胆。我们总是以玩得最优秀的那个同学作为“带头大姐”,然后在她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这班初出茅庐的小鬼们一直玩到大汗淋漓也不觉着累,因为关键是我们对那种玩法乐此不疲!

 

当然了,我还记得和死党们自导自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白蛇传》,

和朋友们在马路边上用粉笔毫无顾虑的画着房子意犹未尽的跳格格,

低声呤唱那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用无名小草做小伞,

到溪边采集一大堆光滑可爱的鹅卵石……

尽管磕破了膝盖, 弄脏了衣裙,

 

可是我想说的是,那些不花钱的趣事儿就这么不知不觉的陪伴着我的童年,而我的童年也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被快乐充斥着。这样美好而又有趣的时光叫我怎会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