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道德礼仪,似乎都是以“孝”为先。诚然,孩子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知恩图报,否则天理不容。可是为人父母的若是以此“孝顺”为理由,把养育孩子的义务当成将来索取的权利,我想恐怕有点说不过去。更离谱的是,有些父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一颗长年不倒的“摇钱树”,那更是不可理喻。不管对错与否,光是亲情已经是所剩无几!!
不要说优秀吧,一位算得上合格的父(母)亲,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应该是不求回报的。也许很多人说,生育孩子的目的是除了传宗接代,再续香火,还有就是为了自己步入晚年后不必落得个孤苦伶仃,最好也能看到个子孙满堂。这些都是他们美好的愿望。但是如果做父母亲的一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长大以后能赚取高额利润,以此作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回报,不但结果不如人意,而且严重的会白白的把自己的子女送进深渊火海。
我不记得香港艳星陈宝莲是哪年跳楼自杀的了。印象中曾记得她的沉沦堕落源自她那惨无人道,全无人性的亲生母亲,还在她风华正茂的十八岁,她那嗜钱如命的母亲就将她的一辈子活生生的葬送在了名利场里。我也不记得香港演员蔡少芬什么时候为她的母亲还清债务的。只知道她有一个烂赌成性的无良母亲,不但不照顾好自己的子女,还无耻的将自己的女儿看成屹立不倒的“摇钱树”,一味的向女儿索取钱财,害得蔡少芬曾一度拼死赚钱,只为了摆脱那无休无止的金钱枷锁。
而在现实的普通人家的生活里,我也会时常听到这样的言语。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唉,你什么时候才能快些长大,长大以后可不能没有良心啊!有了工作赚了钱我可就轻松了!”诸如此类的话语,听起来不免有些心寒,好象这生儿育女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累,一种包袱,恨不能早日解除。虽然也盼着望子成龙,可是这高尚的背后却隐晦曲折的满含着悲怨,饱尝了辛酸。如今对子女好,只渴望着日后的晚年享福。这样的亲情看起来真似乎有点比比皆是,让人惊畏。
最让人感到痛心的还不止这些,那些被当作“摇钱树”的孩子,他们真正感受到的亲情可能永远都和赤踝踝的金钱拉上了关系,对他们来说,内心承受的巨大重负又有谁能体会和理解?
事实上,在我看来,一位称职的母亲,同样生育了子女,同样饱受了煎熬。对待子女,不要说以后希望子女对自己有多么孝顺吧,就连即使一个小小的请求子女未能实现,她也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无图无求。我想这样的亲情,说不上给孩子什么荣华富贵,但是其真挚朴实,善良伟大真真让孩子感激涕零啊!如此亲情又怎能不让孩子终生以“孝”回报呢?
前一篇:傻妻子的福气来源:一问三不知
后一篇:爱情的价值在乎礼物的贵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