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夜色》(2016年6月3日19:57摄于贵阳)
夜拍甲秀楼
此番来甲秀楼,想拍心仪已久的南明河夜景。小转完翠微园,天色尚早,趁着寻找机位和拍摄角度的空挡,先游览了一下甲秀楼的四周。
浮玉桥连接着南明河两岸
浮玉桥的北段建有涵碧亭
涵碧亭的南边依次为甲秀楼、翠微园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时,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浮玉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后遭毁坏,现在的涵碧亭是新修的。
1982年《重修甲秀楼碑记》(1998年重书)
康熙二十八年《重修甲秀楼碑记》(1991年补书)
在水月台上还可西眺南明桥
甲秀楼的楼下建有水月台。在这里,除了可以浏览甲秀楼下的几通石碑,还可西眺南明河上的南明桥。南明桥也叫霁虹桥,是贵阳城内最早的一座桥,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镇远候顾成所建,比浮玉桥的修建年代还要早将近二百年。霁虹桥最初为九孔,1945年,杨森主政贵州时,重修霁虹桥改为六孔,并更名中正桥,贵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正名为南明桥。
江东之为甲秀楼所题的诗
我大致上看了一下那几块石碑。一通石碑为重刻的康熙二十八年时的《重修甲秀楼碑记》,一通石碑为贵阳市人民政府1982年《重修甲秀楼碑记》。还有一通为1998年贵阳市纪念甲秀楼建楼400周年而镌刻的古诗,作者为甲秀楼的主持修建者江东之,乃明万历年间进士,时任贵州巡抚,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甲秀楼首先要感谢这位先贤。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江东之出任贵州巡抚,在黔任职期间一是购置官田,积资济贫,助寒士“锐意向学”;二是取“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寓,筑江公堤,连接了南明河两岸,并创建甲秀楼,“黔人称贤”,获“抚者必以东之为首”之美誉。遗憾的是当时甲秀楼尚未竣工,江东之就离任了。直到病故,江东之也未能看到甲秀楼的全貌。不过,他给后人留下了这样一首名为《题甲秀楼》的佳作: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
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
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
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江东之的诗,文笔简练,形象地描绘出了甲秀楼所处的位置和雄姿,总体上很近地气,明白易懂。但诗中写道的“丞相祠前巨壑舟”,我初读时并不解其意,百度上查了一下,方知“壑舟”二字,比喻在不知不觉中事物不停地变化。如江东之所言,这丞相祠前的南明河两岸,确实一直在变化。早在他主持修建甲秀楼之前,这一带便已是沧海桑田几番,历经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变化。而在他筑就江公堤、兴建甲秀楼之后,更是天翻地覆,连朝代都更替过好几次了。至于明清以来甲秀楼的屡毁屡建,只能算作历史长河奔流中的一朵朵小小浪花罢了。
甲秀楼下立有石刻碑记并悬挂着174字长联
穿过“城南胜迹”牌坊往南,便是涵碧亭、甲秀楼和翠微园
明清以来甲秀楼一带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据说,甲秀楼内收藏有不少古代的真迹石刻、木皿和名家书画作品,其中尤以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不过,这幅长联的真迹,我当时并未见到。我在甲秀楼看到的长联是后人不断精雕细琢,压缩到174字重新刻在木板上的,就挂在甲秀楼下,号称中国三大长联之一。
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是一座有故事的楼
1852年,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所拍摄的甲秀楼
甲秀楼的“眼睛”,自然是楼额上的“甲秀楼”三字,它一直是我从不同角度拍摄甲秀楼时的焦点。说起来,这“甲秀楼”三字还有一段故事在里头。它是由宣统年间的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样悬挂楼顶层外面。谢石琴是广东人,1907他在贵阳开办了贵州第一个照相馆--镜秋轩,这个照相馆同时还是贵州革命党人成功领导贵州辛亥武装起义的秘密大本营。
贵阳全林步行街一瞥
西湖路上的一家粤菜馆内景
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当是花灯初上时。看看天色尚早,我们遂离开甲秀楼,到附近的全林步行街小转了一下,那里的地方风味美食虽然不少,并没有合我们胃口的。最后,我们在西湖路上的一家粤菜馆用了晚餐。
傍晚时分的甲秀楼(1)
傍晚时分的甲秀楼(2)
晚餐之后,我们开始进入拍摄夜景状态。浮玉桥的北头,沿河畔建有观景步道,而桥东的观景步道顺着河的走向,是一段优美的弧线,在那里正好可以拍摄夜幕下的甲秀楼。已经有不少摄影爱好者聚在那里了,多为当地的。大家虽互不相识,但却如同好邻居一样,亲切自然,相互交流拍摄心得。有一位老师,看起来也就是年近四十,但当他让大伙儿看他手机里以前拍过的甲秀楼夜景时,我们都惊呆了,绝对的唯美!可以说是我迄今看到的最美的甲秀楼夜景!!那位老师说,他们有空儿就会来这里拍摄,那一次正准备拍摄,下起了大雨,大家赶紧撤离现场。不过,雨不久就停了。他们不甘心,又返回了现场。当时的甲秀楼,沐浴在晚霞里,彩云满天,河水微澜,倒映着城市的灯火,一张唯美的甲秀楼夜景就这样拍成了。
华灯初上时的甲秀楼(1)
华灯初上时的甲秀楼(2)
南明河夜景
此时,高低大小不一的楼宇,开始亮灯了。夜幕由浅蓝逐渐变深蓝色,南明河上的一场炫丽的灯光秀正在上演。城市的灯火倒映在南明河里,炫丽多彩,如梦如幻,非常漂亮。而浮玉桥上的甲秀楼,在万紫千红的灯光里,个头儿虽不是很高,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使得诸多摩登大厦反而成为了它的配角。我的拍摄技术显然不如那个老师,运气也没他们的好。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拍摄甲秀楼夜景的憧憬和热情。我不停地调整机位和角度,不时地调整相机的拍摄参数,试图把自己心中那甲秀楼最美的一刻拍摄下来。我没有带架子,只好依托步道栏杆,尽量减少相机的震动。折腾了一大会儿,直到拍得没感觉了才住手。
华灯初上时的甲秀楼(3)
甲秀楼的夜景太美了。本想引用一首咏甲秀楼的古诗,来赞美甲秀楼的夜景。但没有寻到合适的。那我就自己写一首吧,以表达我对甲秀楼的喜爱之情:
翠微园下涵碧潭,浮玉桥上灯火秀;
城南夜景何处美,最佳应是甲秀楼。
再见,甲秀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