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阳地名故事
洛阳府
探访洛阳府
安阳老城内街巷甚多,常以“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来泛称。洛阳府就是“九府”中的一个。九府指的是平府、老府、林府、六府、铁拐府、娘娘府、洛阳府、学儒府、西府。洛阳府则是“九府”中唯一以外地城市命名的街巷。

洛阳府的街牌
槐树正绿,暮春时节,斜阳漫洒在安阳老城的街巷里。我骑着单车,来到了南门西街的丁家巷口。见有人过来,便向其询问:“你好!洛阳府在哪里?”答曰:“往东走不多远,北边的一个小胡同里就是!”遂骑行往东。很快就看到南门西街的路北,有条南北向的小巷。巷口的黄色砖墙上钉着蓝底白字的路标:“洛阳府”。
洛阳府小巷里的老磨盘
小巷很短很窄,只能容两三个人并行过去。走到顶头时,小巷又略微向西拐了一下,继而往北。北段的巷子明显有些宽阔了起来。不过,这里是个死胡同,再也不能往北前行了。两扇废弃的磨盘,静静地靠立在转角处的南墙上。小巷虽然又窄又短,但却是条有故事的古巷。很早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段儿感人的故事。
洛阳府小巷里的院落
很早以前,这个夹道内住着个老人,家道殷实,房屋成片。老人心眼儿很好,很受人尊敬。某一个冬日,老人在街旁见到地上躺着一个年轻乞丐,逢头垢面,衣衫破烂。老人忙叫仆人把他抬进家中,灌了碗姜汤,那乞丐才慢慢地醒了过来。一番询问后得知,那乞丐原来是个洛阳书生,赴京赶考路上,书童见财起意,半夜里把他的行囊席卷一空跑了。举目无亲的洛阳书生,只好靠乞讨度日。

洛阳府5号院
老人见这个书生谈吐文雅,动了恻隐之心。老人慷慨地把书生收留了下来,管吃管住地供他读书。进京赶考时,又给书生准备了盘缠和行头。洛阳书生感动地说:“您对我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这次进京赴考,天可怜见,侥幸得中,我必定会来重重感谢。”老人回复道:“我救你不是图你报恩。你放心去吧,万一考中,一定要当个好官。”

洛阳府唯一的出口连着南门西街
后来书生果然高中,吏部外放山西太原府任职。他心怀感恩之心,赶到了安阳。不曾想,老人的房屋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想起当年老人家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他不禁触景生情,伤心地大哭起来。邻居们认出了他,告诉他老人还在,就住在附近的破庙里。书生赶紧找去,发现老人已沦为乞丐。书生安慰老人道:“您也不要太悲伤了,这也许是天意啊!您放心,我一定把房子重新盖起来,让您安度晚年。”
洛阳府里的高门大户
很快,书生就在夹道里建起了一座宽敞的院落,老人高兴地住进了新居。后来,老人居住的那个夹道便被称为洛阳府。而老人慈心行善、书生知恩图报的故事也伴随着洛阳府的地名,相传了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