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2006-06-27 19:16:02)
标签:

文学

作家

三毛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记得迷上三毛的时候我13岁,初二。
没想过,这个执着,洒脱,而又寂寞忧伤,谜一样的女子可能会影响我一生。。
爱她的气质,爱她的文字,爱她烟花一样美丽的生命,
永远赶不上她的行程,却总随着她流浪的脚步,
思想飘向远方。常常像她一样午夜梦醒不知身在何处。
 
她离世那一年我还不到10岁,后来深深喜欢上这个女子的时候,
我一度不能理解她选择结束生命。。。
因为她那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
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曾经温暖了多少青涩叛逆不经事的少年,
鼓舞了多少迷茫徘徊的人生
林青霞从认识三毛开始,就有一种直觉,要多跟她在一起,多感受她的快乐。
在三毛过世前,三毛才从香港回来不久,送了一套衣服给青霞,
然后又将儿时她母亲送给她伴随她一生的首饰和玩具交给青霞,
要其代为保存,理由是她将去欧洲长期旅行,事后看来,三毛的交代是有所暗示的。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三毛生平
本名陈平,浙江省定海县人,1943年3月26日 ( 农历2月21日) 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 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 由父母亲悉心教导, 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 打下深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 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 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 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 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 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历练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 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 她在哀痛之余, 再次离台, 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 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 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 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 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 作品源源不断, 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 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 三毛在父母扶下, 回到台湾。
1981年, 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 在国内定居。 同年1月, 《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 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 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 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 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 辞卸教职, 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 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 一偿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 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 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 享年48岁。
 
三毛作品全集
《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
《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
《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
《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梦里花落知多少》1981年8月初版
《万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兰屿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译作)
《送你一匹马》    1983年7月初版
《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谈心》        1985年3月初版
《随想》        1985年3月初版
《刹那时光》     1986年1月初版(译)
《三毛说书》    1987年3月初版(有声书)
《我的宝贝》     1987年7月初版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声书)
《闹学记》       1988年7月初版
《阅读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声书)
《滚滚红尘》     1990年12月初版(电影原著剧本)
《亲爱的三毛》   1991年5月初版

国语专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1985.11.19
演唱艺人:潘越云&齐豫
发行公司:滚石唱片
曲目:轨外 迷 七点钟(今生) 飞 晓梦蝴蝶 沙漠 今世 孀
     说给自己听 远方 梦田 橄榄树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三毛的文字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
文摘
   黛玉之不讨贾府众人喜欢,无非是她坚持了自己的心,不肯做人周全——倒不一定是不会。宝钗从来不提‘心’字,廉洁寡欲,只恐人前人后失了照应——这颗心才叫真苦。
人都说黛玉命薄,我却不如此看法,起码对于自己,她是不负的。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不负我心》
 
   依着波光粼粼的大海,停泊着五颜六色的渔船,节节的石阶通向飘着歌曲的酒吧,不断地穿过林荫大道,深宅巨厦和小湖石桥。许多古香古色老式的旅馆,新新旧旧的依山而建,
大部分隐在浓浓的绿荫里,宾馆大得有若一座迷城。
   石板路老得发绿,一步一苔,路旁的大梧桐在落叶呢。两三层楼欧洲风味的建筑,店面接着店面,骑楼一座座是半圆形拱门。挂着一盏盏玻璃罩煤气灯。木质方格子的老式橱窗,
配着一座座厚重殷实刻花的木门,挂着深黄色铜门环,古意盎然。幽暗的大吊灯,照着深深神秘的大厅堂,古旧的气味,弥漫在街头巷尾。城内没有柏油路,只是石板路山没有生青苔而已。
——《玛黛拉游记》
   面露恍笑,正施施然,活脱是那《水浒传》里打渔的阮小七!只差耳朵没有夹上一朵石榴花,回头突见千山万水那边的亲戚端坐家中,自是吓了天大的一跳。
   连粗手粗脚的荷西,也能包出小老鼠来了。他还给它们用小豆子加眼睛,看了不忍心给丢下锅去烫死。我日日夜夜谱狂想曲,想用饺子把这些人荷包里的钱全骗过来,如果我一天做八小时,卖八小时,还有八小时可以数钱。
   他,很深的眼睛,不知为什么那么深,叫人一下子有落水的无力和悲伤。孤零零的心,只留在那个离别时叫人落水的眼睛里。我只看见那口深井的里面,闪烁的是天空所没有见过一种恒星。那双眼睛里面,是一种不能解,不能说,不知前生是什么关系的一个谜和痛。
——《倾城》
 
经典语录
*看着影中以前的自己,竟比见了鬼还陌生
*又杂又深又活泼的台北
*台北市在当年的一个星期天,那样的模糊和空虚。
*岁月,在台北市只一小时半的车程外 就放慢了脚步 。
*刻骨的思念,即使再回头,也看不见什么了
*你看了会打瞌睡的,睡觉对健康有益
*总固执地相信,那双眼神里的冷淡,是另有信息的。
*我的来与归去,只是一场悲喜
*交错的时空里,我们注定相遇。
*黄昏已尽,巷内一家家华丽高贵的衣饰店看花了人的眼,看痛了人的心,
 繁华依然引人,红尘十仗,茫茫的人世,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呼吸着旷野的生命,踏在厚实的泥土中总使我产生这么欢悦有如回归的感动,
 单纯得有若天地最初的一块石头。
*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的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
 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可依然为着它目眩神迷。生命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的答案。
 我一年又一年的走了过来,只为了再生时蝴蝶的颜色。。
文评:
   在《倾城》中,“深井般的眼睛”作为单一主旋律连连出现和似曾相识的宿命哲学,
“不知前世是什么关系的一个谜与痛”,便把那刻骨铭心的爱写绝了。
他一见到她便倾倒,但情的流露却极其含蓄温柔,细致深刻,全部只在于那灵光一闪,
刹那的过程中却隐藏着某种人世的不幸,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不可能完美。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学生时代,侬家有女初长成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Echo,长发,很黑的眼眸
 
被遗忘的时光——怀念回声*追忆三毛
 
优雅而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风华绝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