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喻原:《大渡河的石头》节录

(2014-02-12 10:42:07)
标签:

毛喻原新作

大渡河的石头

赏石

品文

转载

分类: 【山高水长】

http://s5/bmiddle/001lXuDoty6GFZ5EzI0e4&690



http://s11/mw690/001lXuDoty6GFZ5qUKm3a&690 

 

 

 

在一个语义彻底含混、指代始终不明的世界,我们赞美石头。喜欢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喜欢颠三倒四,打胡乱说,让这个本身就被糟蹋得面目不清的世界只具有所谓的语言力,而不具有任何的生产力,除非是指只生产语言垃圾的生产力。



 http://s13/mw690/001lXuDoty6GvpSFqu86c&690

 

 


我们赞美石头,因为石头代表了一种普通人哲学,它站在宏语伟言的对立面:强调个体的独立与完整。尤其是在一个通过抽集词来肆无忌惮地作弊与犯罪的时代。 


 

http://s6/mw690/001lXuDoty6GvpTzJUV75&690

 

 


石头是朴素而平凡的,它拒绝所有虚伪的伟大与崇高。注重个体的坚实、真实、充实、平实,反对一切没有个体的集体,没有前提的推测,没有基础的构建,没有因子的运算,反对玄、巫、虚,反对假、大、空。



 

 


石头是一种两可性的存在,在一个正态的时代,其含义可能更多地会以孤绝、寒冷、僵硬、死板联系在一起,但在一个畸形的时代,它的另一面就可能显得难能多得,尤为可贵:独立、单一、完整、坚实。


 


 

 

石头是反证,反证柔弱、稀疏、松散、拉沓,反证语词的鸡毛蒜皮,言语的霓虹烟花。它提倡一种有边有界、菱角分明的范式,鼓励一种坠手沉甸、分量足够的风格。



http://s12/mw690/001lXuDoty6GvpP2kxJ3b&690

 

 

也许,在一个正常的世界,刻意去歌颂石头会显得有点唐突,但在一个用书法来冒充文化,用春晚来假装繁盛的世界,我认为,对石头别怀情意的礼赞就自有它底气十足的理由。

 


http://s3/mw690/001lXuDoty6GvpU0IXU52&690

 


 

尤其对一个说得太多,说得太美,同时又做得太少,做得太丑的族类,适当克制一下它对文字的崇拜,打压一下它对修辞的泛滥,突显一下石头坚硬的品质与真实的美感,非常有必要。

 


 



我说过,除了星光、花朵的语言,我们还有另一个灵中的梦源:那颗蕴含了永恒的石头。我想象过,我就是那颗终年躺在黑暗的河底一直被寒骨的冰水冲刷的石头,我就是那颗长期搁在高温的炉膛始终被熊熊的烈火焙烧的石头。

 

 



我相信,只要你想象过那颗终年躺在黑暗的河底一直被寒骨的冰水冲刷的石头,想象过那颗长期搁在高温的炉膛始终被熊熊的烈火焙烧的石头,你就能战胜寒冷的孤独,不惧狂暴的撕裂。



 



因为这个时代,它貌似银金灌骨的精神亢奋是靠自我注射语言的鸡血针来瞬时维持的,它内里如絮的破烂正文是靠烫金贴银的语言封面来包装的,它三维性质的物理坑洞是用语言的虚拟腻子来抹平的,它现实主义的终年寒冷是用语言春晚的一夜假暖来掩盖的。



 

 


当人为的一切都在不断加重人道主义的灾难时,由石头代表的自然就有理由成为一个人们应该去倾心,去尽力的世界。回到常识主义的零点,回到自然主义的地平线,也许就是这个时代最为急迫、最为首要的一个使命,一条律令。


 

人是唯一者,其唯一性可以用石头来指称,来代表。因为他是唯一的,所以是不可取代的。就像石头的存在,独立、完整、实在是其基本的秉性,其边界不容模糊,不容混淆,更不容抹杀。如果唯一者的唯一性得不到维护,那一切的普遍性、集合性、整体性就只可能是玄云、破絮、迷雾。


 


当语言的烟花绽放成弥漫天空的谎云,当语言的冰霜铺排成覆盖大地的谎雾,我想为石头立下一块丰碑,为它咏唱一首赞美的歌。我想用石头的意志化解无盐无味的愁绪,我想让石头之心流溢出真正属人的柔情。

 


http://s13/mw690/001lXuDoty6GvposUos0c&690

 


那一年,我把正文掏出一个适当的空间,把一颗石头夹在书页之中,送给你。为的是,多年以后,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让这颗石头去证明:有一种东西可以穿过、超越时间,有一种意念新崭如初,有一种誓言并没有蒙上岁月的尘痕。



 

 


对石头的欣赏显然是对过分迷信文本的一种缓减与校正。与其无节制地纵情于书法、山水与歌赋,还不如回归简单,直接进入对石头的审美。因为前者是万花筒原理有限元素的同义反复,只是手段的旋转才赋予了它们具有致幻色彩的效果,而后者是上帝的原作,个个成各具个性,且永不重复的唯一。

 


http://s12/mw690/001lXuDoty6GvpTam7Nfb&690

 

 


在一个只剩下文本证明的幻界,在一个语言与事实已成倒数关系的魔域,也许,石头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标示、一种引导、一种启发,提醒人们转换频道:节制对文饰与修辞的过度赞美,克服对文本与语段的迷信盲从。



http://s11/mw690/001lXuDoty6GvpTnu7Uba&690

 

 

 

石头已经成为语义含混、语义模糊、语义迷阵的敌人,反过来说,它是指代精准、单一,自证自明、他证必明,自明性最强的典范。



http://s4/mw690/001lXuDoty6GvpUvf7Z53&690 

 

 

别人之所以推崇语言,赞美语言,尤其是推崇与赞美汉语言,那也许是因为汉人除了这套语言,除了这种对语言的偏好,他们什么也没有。也许,他们拥有“伟大”的语言力,但不具有任何的行动力,除非是指向下三路(淫、愚、邪)的所谓的行动力。



http://s4/mw690/001lXuDoty6GvpNaJa383&690 


在最深的水域,我屏住呼吸,探测无言的深渊,也探寻海底那些石头的罅隙中那朵不会轻易开放的花朵,用灵魂的嗅觉品尝它的芬芳。



 

 


当语言的迷雾笼罩大地,我们需要石头出来界元、鉴定、甄别、作证。如果个人没有像石头一样拥有边界,如果世界没有用边界来丈量距离,那就请不要奢谈什么法律、道德与善意。




 



我欣赏石头,只因我置身在语言的谎力与暴力之中。我想通过石头来完成一次对背叛语言的语言的背叛。强调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作品,环境中的实物才是不朽的杰作,而语言很可能是一种花招,一种幻术。



 

 


让我接近那个瞬间,让你下山的遐想完全成为我上山的沉思中出于同源的喜悦。尽管三角高扬的白帆驶向冥域,沉寂的灵魂栖居在水中,但我还是想在每一刻石头里找到一种怀念。




 

 


你说,让我们自然得像棵树,但要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让我们质朴得像颗石头,需置身在有山的处所。因为我们喜欢石头的分量与实在,喜欢树的全息与完整。



http://s16/mw690/001lXuDoty6GvpQWM110f&690

 

 

显然,在这个价值反追的世纪,一切的人证都消失了。但对于我来说,那颗石头就是人证。除非海枯石烂,我内心对于这种人证的笃信才有可能被怀疑,被损毁。



http://s6/mw690/001lXuDoty6GvpSrlNr75&690

 

 

在正常的情况下,也许,石头的意义是隐匿的。它更容易与冰冷、僵硬、顽固、无情联系在一起。但在一个文过饰非、语言严重乱码的时代,它的美感立刻就彰显了出来。


 


石头的独立、硬朗、干脆、明快、光洁无疑就成了汉语言过分胶浊、粘滞、疏松、含混、晦暗的反衬与反证。与其说我们是在一味地赞美石头,不如说我们只是想在一个修辞过度的地方加大由石头所代表的那些含义的份量。



http://s4/mw690/001lXuDoty6GvpOvu6vd3&690

 

 

我之所以强调非语言的力量,是因为我相信: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语吾国,任何理论都无法论理吾族。因为在这样的国,这样的族,任何获准流通、传播的语言与理论,都是一种被绑架、被劫持、被垄断、被专属的东西,主要的功能就是施暴与撒谎。



http://s9/mw690/001lXuDoty6GvoHvwWk18&690

 

 

也许,有一种强暴的东西已经把我们的内心彻底掏空,把我们做人的前提完全捣毁。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由石头来代表的普通人哲学,那就是:强调具个、真小实,反对抽集、假大空。



 





由石头代表的一种普通人哲学

——《大渡河的石头》序

 

 

那天,我登上了扑凤洲,在林中小路漫步。然后径直走到了岛的南端,正对太阳岛的河边。沿着河边走了十几米,看东边的大佛、乌尤,看南边的竹林、山峦,看西边的大桥,更远处的峨眉廓影。

心想:既然来到河边,何不捡几颗石头放在书房的桌子上以作装点,让人欣赏呢?当然,事先并不想存任何幻想,也不敢存任何幻想能在这里捡到让人心动、心仪的石头,因为原因很简单,前面已经说了,这里是乐山人民的露天免费公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有一万个人来过,已经有一万个人在这里捡过一万遍石头。哪里还有什么漂亮的石头可捡?即使想捡,恐怕早已捡得精精光光。

尽管不抱希望,但一旦捡石的念头一起,我还是把头埋向脚下的石滩,开始寻觅。这一埋不打紧,甫一低头就让我心动过速,激动不已。因为一眼望去,我就发现了三颗无比漂亮的石头静静地躺在离岸一步远的水中间:每个鸡蛋那么大,各呈乌黑、深紫、玉绿,漂亮得很。

它们就明明白白摆在我脚下,伸手即拾。心想:不可能哟!这地方怎么会有如此漂亮的石头?又不是在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又不是在宁夏的贺兰山麓,这是在自家的家门口啊!真是不可思议,近乎神奇。

我把这三颗石头从河滩上捡起来,就近河水一洗,于是光溜溜,亮晶晶,把它们捧在手里仔细端详,愈端详,愈是爱不释手。

接着,我沿河滩寻了几十米,一口气捡了几十颗石头。颗颗形态特别,色彩独异,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当天晚上,我把捡的石头给乐山的朋友看。问他们:“是哪里捡的?”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新疆”。因为我九月上旬去新疆转了一圈,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说。我说:“不是,就在扑凤洲。”他们咋个都不信。

第二天,我把其中的两颗通过微信发给北京的余玲看,她抱以赞美的欢呼,并如此感叹道:“看来并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能力。”说得倒是。

在等电话的日子里,我先后一共去了四次河滩,两次是扑凤洲的另一处石滩,两次是太阳岛北岸的芦苇丛附近。结果捡到了100多颗石头。于是,便有了这本《大渡河的石头》的图文集。想通过它,从新开始对大渡河石头的认识,从新开始对大渡河石头的欣赏。

我早就说过,在人世与自然、抽集与具个、喧嚣与寂静、挤进与退出、争夺与放弃、优异与普凡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自然、具个、寂静、退出、放弃与普凡一边。因为在人不是人,个体不成为其个体的世界,一切所谓的人世、抽集、喧嚣、挤进、争夺、优异最终导致的只可能是更大的灾难,更大的悲剧。这就好比盲者骑上骏马,还要吆喝扬鞭,其后果可想而知:愈动愈反动,愈走离原初的目标愈远。

所以,不如不动,因为不动就是进步;所以,无需许下任何宏愿,只需做一个最普通的人,因为在前提颠倒的世纪,做普通人是一项最伟大的事业。

当一切都被压堵在沟坎、深壑、冥府、地狱的情况下,攀登高峰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甚至是荒诞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地平线,并不存在任何的高峰。实际上,地平线就是人们唯一值得去攀登的高峰,也许是人们倾其毕生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企及的高峰。

如果我们不过脑子,也许,石头看上去就是那么平常,那么凡庸,尤其是河边的卵石,个头不大,很不起眼,就更是如此。但随着我对石头的静观默认,沉思联想,我却发现了石头的微存大义,不同凡响。

原来,由石头代表的那个世界是深含蕴味,别有新意的。尤其对比这个文过饰非、哗众取宠的时代,针对这个过分过度、盲目盲从迷恋崇拜文字、文本的民族,石头的美感与特质,石头的品格与秉性就一下子被彰显了出来,被衬托得巴巴适适,恰到好处。

实际上,石头所代表的就是我一直在表述,一直在倡导的、可以归结为某种人本价值的东西,即,普通人哲学。也许,在一个极端、颠倒的场域中,综合的调衡,进而微观的调谐是第二步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某种痴人说梦式的、神经分裂般的、假大空类型的伦理言说,进行干干脆脆、利利爽爽的消解、削弱。而无疑,普通人哲学就是一切所谓宇宙哲学、世界哲学、天下哲学、皇家哲学、民族哲学、时代哲学、国家哲学、政党哲学的敌人。也许,我们什么哲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就是没有普通人哲学。此乃天大的阙如,头等的亏空。倘若个人不成其为个人,倘若根本就没有个人存在一说,那你还想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一切都是瞎掰,一切皆是白搭。犹如没有砖在砌房,没有纸在作画,没有土在栽培,没有籽在播种,没有水在养鱼。

面对语词彻底疯癫、文本彻底乱码的世界,我们颂唱石头之歌,提倡一种普通人哲学。毫不犹豫地站在个人一边,为个人的存在作明确的辩护。拒绝伟大,拥抱凡庸!       

 

                                                                                                                                                    毛喻原

                                                       2013年12月12日 北京



 http://s11/bmiddle/001lXuDoty6GvorBhEK6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