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80后怀旧情怀的餐厅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摄の流光忆影】 |
就如那句话:关上了一扇门,却敞开了一扇窗
旅途中,你错过了这片风光,却发现了另一片风景,你信不信? 所以呀,我觉得在路上、看风景,有期待、有向往,就不要有失望,走在路上,经过的都是风景。 这次去丹东湿地保护区,要看鸟的,可由于这个原因加另一个原因,我们到达湿地时,不仅地是湿的,天也湿透了。下着雨,刮着风,天气变坏的时候也会伴着降温,风吹起来,飘着雨,在那等鸟飞,那感觉才叫一个酸爽。 终归是带着观鸟的期望而来,天气差些,大家还是在雨中坚守,同行的伙伴用长焦镜头扫描着,哪怕在远处拍到一只鸟,都觉得是重大的收获。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f23cf5235056432580f463772dbaa832_th.png
即便没有看到鸟,我还是在开篇先说一下,我只拍到了湿地的这个丹东鸭绿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境内,面积10.81万公顷,在1999年7月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飞网络,是迁飞网络中重要的涉禽停歇地。据专家估算,每年春季在鸭绿江口停歇的鸻鹬类水鸟约有50万只。
鸟类中的“战斗机”不间断飞7天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584c91ae128f4c82bade0e8a6db1909f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46715a3aa78f46b5aa93306962726461_th.png
这次在湿地听到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在东亚—澳大利西亚的涉禽迁徙路线中,鸭绿江湿地是至关重要的能量补给地。2007年春季开展的卫星跟踪研究发现,一只编号为E7的斑尾塍鹬,在北迁过程中,3月17日从新西兰米兰达启程,不间断飞行7天,飞行距离10137公里,飞抵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在这里停留1个多月的时间,补充能量,5月向繁殖地迁飞,经过5天的时间,飞行7240公里,到达阿拉斯加繁殖。繁殖后,8月30日开始经过8天时间不间断飞行11585公里,重新返回新西兰,完成其“环球”飞行,而几乎所有在这条路线上迁徙的候鸟们,都会复制这样的路线。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7801adc6be97444ea58acc29616c80e6_th.png
满满情怀的海边渔家因为还有后面的行程,在我们终于放弃观鸟,失望地在雨中回到湿地旁的配套餐饭庄-海边渔家,走进这里便被这里的风格和氛围瞬间感动,这里完全是80后的回忆啊,是地地道道在东北长大我的童年记忆啊!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6ffd0c761cf54f6f8d4b2e728edc640c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b2fe31a818874b34a544a6e870a9c99b_th.png
这种蓝色花布,做了桌布、做了窗帘,是儿时最常见的,还有放在门口的脸盆架,香皂盒、毛巾等,还原了当年百姓家里日常生活。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19f1c2a6a3c34f08b11d627967877ede_th.png
这种带锁头的箱子,印象中是家里的大件了,都是实木的很结实,通常会有把照片中这样的锁头,这个箱子在那时既是衣柜,也是保险柜,我忘记是不是结婚,必备的几大件之一了。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f07f964e7b5c4093bf5086965aeab529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7206723ccdb84ab0893a23f49a65e05c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341b2b9e4cad4646905bbbebb17e5ebd_th.png
贴在墙上的宣传画,好有年代感,但却倍觉亲切。不亚于现代的名星海报,哪怕那些性感美女的照片,也比不上这种画带给的感觉。还有用葫芦做的瓢,是日常生活重要的工具,可比现在的塑料的各种不菲的工具实用和环保。那挂钟也是每家的必备,整点就会打出几下声响,记忆犹在。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d3c72a29336241009ad3a30b3ed843fc_th.png
这种用鸡毛制做成的鸡毛掸子,也是那个时代每家必备的吸尘器。好像有的个别人家,鸡毛掸子做得会非常漂亮,后来的一些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地主婆拿着鸡毛掸子收拾地主老爷子。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d4c394f62f1244d89193759c32e5f2e5_th.png
那个时代的一些生活用具,大多还是采自自然,不像这个年代,而是一些工业制品,用柳条编的筐,用竹子编的簸箕,还有高粱穗做成的扫帚,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物件用着那么的舒服自然。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1e858cf7cc5a41f98e4c903017af8174_th.png
现在的家用饮水机似乎已经完全取代了那时的暧瓶,我儿时是习惯叫做暖壶,这种竹制外壳更有年代感,再后来都成了塑料外皮,再后来,暧瓶渐渐地少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暧瓶是分为外壳和暧瓶胆的,是真空的玻璃,下面还会有一个小揪。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420ffd17055d4f6b8f099e6b38303a48_th.png
农家园子里的石头水槽,耐用度几乎是永远用不坏吧,还有墙边的大酱缸,也是每家必备的,记得每年那个时代,家人都会用豆子做酱,很多步骤现在都记不太准了,下雨天盖酱缸是件很重要的事。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8b58b5c879dd4da08e324bffbdd7fb20_th.png
这种木制小凳,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吧,还有椅子,有更长条的,还有马扎似的,想想都有耐用的特质。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4be8b636cffe4dbb95fa679e1f2bd0f3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2c2d1f632f90461e9bb627534e8eaeb1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54efc34c97ce48b29715fa2b751c8630_th.png
应该是秋天的时候,院落里会挂满一丰收的景象,同时也是会过冬做储备,我拍到了土豆胡萝卜挂在了外面,记忆中土豆胡萝卜应该是放在地窖里,而不是挂在外面的。然后菇娘串成串儿,放起来冬天享用。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509/54efc34c97ce48b29715fa2b751c8630_th.png
农村院落里放着枊条或竹子编的筐、篓、葫芦、枯木枝,记忆中还有一些铁锹、驴子,都是时代的印记。来到这里,先不说地道的东北农家菜,就是饭庄这特色的时代感的风格,看到了感受到了,都是满满的感动,满满的80后东北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