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董书兵北京百年校庆雕塑展清华大学休闲 |
最近才从北京回到沈阳老家,感觉还是家里的天气好些,北京的风实在太大,叫人没有出门的欲望。话说这次去北京,还是被朋友硬拉着去清华大学看国际雕塑展。虽然本人在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但并不是对所有石头都感兴趣,主要是看到那么漂亮的雕塑,却不知道它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这是叫人很不爽的一件事儿。
不过这次为了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雕塑展个人感觉还不错。主要这次的雕塑展是国际性强,不像别的雕塑展只是国内的作品参加。其次就是作品很多,共有100多件作品参加了这次的展览。作品内容也比较丰富,既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也有个性十足的雕塑。
其中最叫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在清华西门,能看到这个作品实在是巧合。和朋友逛了一天的清华大学,走累了,要出去吃点东西、唠唠嗑。没想到在清华西门发现了这么个大家伙,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看过别的作品一般的雕塑材质都很单一,不是石头就是钢铁。而这个雕塑则大大不同,它把石头和钢铁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中间部分是在很后的钢板上作的镂空设计,上面还有一些文字的装饰,看有“鲁”、“科”、“责”、“@”、“Char”等在许多字符
随手拍下铭牌儿才知道,这个雕塑作品叫《道》,是董书兵先生的作品。
看到着我就不明白了,这么大的石头是怎么和镂空的设计如此完美的匹配在一起,中间的雕刻又是用何等技术完成。对于这种不知道的事情,我一向抱着一颗求知的心。开始在网上搜索“清华百年校庆雕塑技术 揭秘”,找到一个名为“百年校庆雕塑揭秘”的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8AEge2iq8U/的视频。
其中完全揭秘了雕塑从设计到最终完成的全过程,看着董书兵先生在纸上反反复复的画、修改,才知道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诞生有多复杂。里边有2块看似重达几十吨、高宽有两三米的不规则石头,经过多道工序如膨胀剂胀裂技术(不是咱得瑟,没有解说一般人还真看不懂,还好咱有近房地产经验还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圆盘锯机器切割、人工打磨等才形成了最后雕塑中大型圆润的组件。石料的部分还不是最大的难点和亮点。亮点出现在镂空字的塑造,厚厚的钢板弄出精美的镂空现代字,这个放在以前简直是痴人说梦,而这次能有如此完美的工艺,全都得意于数控机床的帮忙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谁能想到平常看上去柔软的水,确能切透钢板,产生出水能断金的场面……
视频的结尾还讲道了作品的寓意“乾坤之道,一画开天;开蒙乐学,开物成务。大学之道,修齐治平;诚意正心,金石可镂。”
听了作者的介绍,更明白了《道》的深意,看似艰难,无法逾越的险阻。只要有不断坚持、创新的心,一切都变的不那么困难。而且觉得作品的寓意也很好的折射了清华大学所蕴含的文化——一所肩负国家社稷责任、引领科技创新顶尖大学。这次被忽悠的北京之行,确有了这样一个意外的收获实属难得。
细的不说了,感兴趣的大家看视频把,还是挺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