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元新著《秦阿房宫的历史真相》在三联出版了

标签:
人文/考古陈景元阿房宫最新观点芈月建造 |
分类: 人文综述 |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秦阿房宫的历史真相---兼论乾陵和曹操墓的建筑学定位
陈景元 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1
ISBN 978-798-7-108-97868-8
I….陈2….陈3,文化学术综合作品集—中国—当代IV.518.606
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999897号
书
作
出
发
地
经
出版监审:肖启朋
责任编辑:何奎
统筹策划:唐琴
印
开
印
印
版
书
本册定价:39.80元
夕
更重要的是,“三百里阿房宫”的绝大部分宫殿,都是在秦宣太后主政的年代里建造起来的。而秦宣太后是正统的芈姓楚人,原本又是楚国正统的王族,然而项羽本人也姓芈,也出身于楚国王族,所以项羽和秦宣太后两个人,其实都具有亲缘关系的一家人。具体地说,楚国是一个宗族血缘意识极强的国家,任何成为该国贵族,一定和楚王有传统的血缘关系,屈、景、昭、项楚国的四大氏族,没有一个不出于芈姓家族的,不是芈姓家族的成员,决不可能成为楚国的贵族。
他不能烧掉象征着秦始皇王权的阿房前殿,因为他占领这座宫般,拥有这座宫殿,亲自登上金銮殿中的皇帝宝座,本身就是他最高的政治追求,是他实现当年在会稽之地,立志要“取代”秦始皇、推翻秦代暴虐的主要目标。如果项羽不能在秦始皇这一座豪华的宫殿里面,举行自己正式的即位大典,是不能真正体现他此时此刻已经取得国家最高统治权;如果不在这富丽堂皇、高贵神圣的宫殿,分封刘邦等几十位诸侯王,是不能显示他“西楚霸王”这种超人“霸气”的。
说项羽是芈姓楚人有哪些依据呢?在《百家姓探秘》中有“项姓出自芈姓”的论述,另外在《广韵》中,也有“芈姓的祖先,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这个记载。项羽和曾统治秦国朝政四十二年之久的宣太后,有一种不可割断血缘关系。楚国芈姓家族,一度惨遭迫害,芈姓楚人四散避难,宣太后逃到秦国,最后被范睢逼宫,项羽家境非常穷困,父亲死得很早,自幼由叔父项梁抚养。项羽的祖父项燕,后来被秦始皇所杀,所以在项羽和秦始皇之间,就结下一种血海深仇。
秦始皇征服了诸侯六国之后,包括宣太后在内的芈姓楚人,由于历史上留有“芈氏专政”的一页,一直得不到秦人的理解。秦人把宣太后的功劳和事迹,忘得一干二净,但有一个人决心为宣太后洗刷一切不白之冤。项羽带领大军冲到骊山扎下大营,没有再向咸阳进发。这个时候他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寻找宣太后陵去了,当他看到宣太后陵及其陪葬坑,没有被历代秦王保护而遭受严重破坏,气得双瞳出血,愤怒之余,立即将俑坑附近的秦始皇陵,点上一把火彻底烧掉。
项羽不烧由宣太后建造的任何宫殿。这是因为阿房前殿及其周围一些宫殿,都不是秦始皇建造的,它们都是由秦宣太后建造的,睹物思人、睹物伤情,项羽看到它们特别亲切、特别有感情,是绝对舍不得烧的。不管走到哪里,同姓同源,血脉相连,芈姓楚人的根,是时时刻刻联系在一起。对项羽来说,阿房宫是芈氏楚人当权的象征,是芈氏楚人杰出的建筑精华。项羽建立“西楚王朝”是要告慰宣太后、项燕和项梁,是他推翻秦朝统治,已经完成复兴大楚的宏伟事业。
阿房宫确实是芈姓楚人宣太后建造的,是芈姓楚人的骄傲,浸透着芈姓楚人的心血,项羽登上这座阿房宫,也是怀着一种虔诚之心,去告慰芈氏先祖的在天之灵:那个万恶的、欺侮我芈氏前辈的朝廷,已经被我彻底推翻了!由于项梁在起义的过程之中,全力支持过刘邦抗秦,后来他被秦将章邯残忍地杀害,刘邦同样以最高的葬礼,在山东的定陶,重新地安葬了项梁,所以项羽和刘邦,对于秦宣太后的陵墓,以及她当年遗留下来的阿房宫等,当然都是要采取保护措施的。
从《西汉会要》有关材料可知:“汉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周二十里,时帝迁都长安,未有宫室,先修秦旧宫,以居之也。”《三辅旧事》称,刘邦迁都长安,先修秦旧宫以居之。《汉书·郊祀志》记载“甘泉宫,一名灵光宫,本秦离宫;《汉书·东方朔传》中,有“汉萯杨宫,秦惠文王造”的记载。其实秦代的宫殿建筑,在汉代被完整保留下来的,莫过于是秦代的上林苑了。众多的史料都明确地记载着,汉代的上林苑,是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成的。
《晋书·符生载记》记载,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三任皇帝符生,游览过阿房宫。北魏的孝文帝在公元497年4月15日,怀着对于秦阿房宫、汉未央宫一种无限仰慕、崇敬之情,特地从东部的北魏都城洛阳,通过一条“车不方轨、马不并驾”的艰险难行的崤函故道,来到咸阳故地,去“巡幸”这两座最著名宏伟宫殿。从《晋书·刘曜载记》可知,刘曜“徙都长安,拟阿房而建西宫,模琼楼而建凌霄”,大兴三年将战争俘获的尹车库彭等五千人,在阿房前殿广场斩首示众。
如果阿房宫像李毓芳说的,只是一处野草丛生、荒芜不堪的破土堆,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土堆是没有什么可看的,有的皇帝千里迢迢跑到长安来看土堆,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言。蛇要打七寸,牛要牵鼻子,如果没有拿到浙江义乌年画,恐怕永远弄不清陕西“周老虎”作假的真相。阿房宫是不是真的被保留下来,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这类板上钉钉、说一不二的材料,如果不能够找到,那么这仍然是一个悬案,如果能够找得到,那么阿房宫的最终结局,也就有落脚点了。
在秦朝灭亡六百年之后,在人们所知的这座阿房宫里,发生一件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的事情。《晋书·前秦载记》记载:“六月,西燕主冲入长安,慕容冲入据长安,纵兵大掠,死者不可胜计”,公元384年的前秦皇帝符坚兵败长安城,慕容冲占领它附近的阿房宫,在众多大臣簇拥下,来到金銮大殿上,堂而皇之正式宣布称帝即位为西燕国皇帝。这个铁的历史事实,这些有关阿房宫众多可靠的史料记载,千真万地确存在于人世之间,是李毓芳等人绝对抹杀否定不了的。
可以断言,慕容冲豋基即位的,决不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决不会在帐篷里面,而宣布建立西燕国的。所以慕容冲登基的阿城,应该是有众多的宫殿建筑,应该有完善军事防御设施,应该有足以使敌人感到不可轻易侵入的城防工事,应该是有各种后勤供应场所,否则慕容冲建立起来的朝廷,怎么解决吃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如果阿城真的具有一种军事作战、军事防御的功能,那么任何外敌是不敢盲目地进行侵犯的,要不然慕容冲所建立的西燕,只能是一个纸糊的国家。
纵观阿房宫的全部历史,它由秦惠文王着手兴建,经过六代秦王的努力经营,最后全部完工了,这就是“六王毕、四海一”的含义,而秦宣太后芈月,在秦国当政时间最长,是秦国军亊、经济最强大时期,是实现“阿房出、蜀山兀”的首要条件。阿房宫确实被保存下来了,还被慕容冲作为大典的金銮殿,充分说明在秦朝灭亡六七百年仍然存在的历史亊实,谁说阿房宫从未建成,谁说被项羽焚烧了,难道这不是最有力的反证吗!为此,司马迁《史记》对阿房宫的描写是错误的,而班固《汉书》对阿房宫的记载则是正确的。
后一篇:[转载]支持赵晓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