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车马不是秦代之物 (五)

(2006-07-03 09:34:15)
分类: 重大考古发现的新观点
秦始皇“身佩”太阿剑

        郭沫若在《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说:“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它的下限是很明瞭的,便是在周秦之际。由秦以后便转入铁器时代。兵器的用材,在这儿是最好的标准。世存的古兵器,如戈、矛、剑、戟之类,凡是秦以前的都是铜制,铁制者未见,而秦以后的铜制兵器也完全絕迹了。”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是他完成了由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历史大转变。

        “周秦之际”,亦即在“秦以前”和“秦以后”的交替过程中,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线”,就是以锋利无比的铁剑“划”出来的: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不久,彻底销毁了全国所有的铜制兵器;伴随着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之后,从此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铁器时代。以铁代铜,这就是历史巨变、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

        有人说,秦始皇只销毁了民间兵器,而秦军以及武库中的铜制兵器,都仍然完好无损地得到保存。事实并非如此。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史记·索隐》也说道:“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什么是“天下”呢?“天下”者,就是“国家”,秦始皇收缴的是,整个“国家”的铜制兵器!

        运到咸阳的“铜兵”,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到底销毁了多少兵器?一柄91厘米的青铜剑,重约四斤,每个铜人按三十四万斤估算,总共熔化了四百万斤兵器,相当于销毁一百多万柄青铜剑。佩剑是一种身分的标记,只有少数军官佩带,一柄剑的青铜,能够造出无数的短小兵器。所以,当时为了浇铸十二个铜人,实际上是销毁了几百万军队原来用于作战的青铜兵器。

        江淹在《铜剑赞》中说:“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到了秦代,铜制兵器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是郭沫若先生说得好:“秦始皇的销毁铜兵,并不是表明从此不打仗,而是表明,从此不用铜兵作为主要武器来打仗。” 

        人所共知的阿房前殿,在通往北阙的道路两旁,立着十二个铜人,宫殿重重入口,又以磁石镶嵌,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磁石门”。《长安志》中说:“磁石门,东西有阁道,垒磁石为之,著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如果秦代只有铜制兵器、没有铁制兵器的话,安装“磁石门”又能起什么作用?《淮南子·说山训》说得好:“磁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

        秦始皇的佩剑,一直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史记·李斯列传》上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陛下指的就是秦始皇,说秦始皇“服”着“太阿之剑”。“服剑”就是“佩剑”的意思。在《史记·索隐》又记载着:“楚王召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太阿。”所以秦始皇佩的“太阿”剑,确实是一柄铁剑。

        《史记·正义》记载:“秦王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掣而絕,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这里所说的“鹿卢剑”是什么剑?《盐铁论·论勇》说,荆轲拿的是一尺八寸长的匕首,而秦始皇佩的是一柄七尺长的利剑,七尺就是161.7厘米。《战国策》说“韩卒之勇,被坚甲,带利剑”,这里的“利剑”,指的是有如韩国锋利无比的铁剑。

        有的先生还说,考古学本身就是根据已有的考古证据,进行合理的“猜测”,而目前有实证的,只有俑坑出土的这柄91厘米的铜剑,所以人家做出那种“猜测”也是正常的。然而,秦始皇服“太阿”、“鹿卢”剑,有众多的史料依据,也有其他秦墓及铜车马坑中存在更长的“铁剑”作实证。这么多确凿的材料,都没有办法去排除和否定,难道这也叫“合理的猜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