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眼一日】谦卑的人,最伟大
(2013-01-28 20:54:46)
标签:
打工春晚崔永元伟大的谦卑慈善公益杂谈 |
分类: 愚眼一日 |
来港中文,我觉得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选读了这门“中国内地的媒介与社会发展”。
其实与自己的学科相去十万八千里,又没有任何专业的基础,我就冒冒失失地闯进了这个课堂,好像掉进大人国的克里佛,对所看所听到的一切都瞠目结舌。
好在很快我便融入进了这个环境:讲课的教授看上去年龄不大,说话有的时候还会结巴,却每每会在我们自以为全然了解的时候,提出一些峰回路转的问题,重新引发大家的深思;助教同学是一位香港本地人,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但还是很乐意随时加入我们的讨论,并找来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与大家随堂分享;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但也有不少本地同学,并不妨碍一起讨论交流并产生灵感的火花。
写下这篇文字,主要有感于今天在课堂上看的“中国皮村2012打工春晚”。怪得自己太浮躁,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打工春晚”,但是一直没有去详细了解。以前总以为,要做一个合格的媒体工作者,一定要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了解新闻动态,然而今天的体验也告诉我,光看微博和动态新闻,了解个大概是远远不够的,静下心来深刻挖掘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产生的价值更多。
观看这些选段,不仅让我对“打工春晚”有了具体印象,更是近一步认识了崔永元。在曾经的我眼中,他是冷幽默冠军,央视最有内涵和个性的名嘴之一,敢于重走长征路的实力派主持人,以及让人心痛的抑郁症患者……他是慈善家吗?我不知道。或许是自己孤陋寡闻,竟然很少听到崔永元捐巨款献爱心的新闻,更显见他风度翩翩地在镁光灯下高谈阔论;那么他辞演全中国的慈善年会,一身朴素地去主持“打工春晚”,并让这个活动家喻户晓,又算不算一种慈善呢?
正如课后阅读中卜卫教授的文章所说:慈善不慈善,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崔永元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个“明星”,却并没有以高姿态的怜悯之心去施舍群众;而是他的此番皮村之行,看似只是随意走场,背后却为打工群体带来了多少实际帮助……
“打工春晚”因为崔永元的参与火了,更多人开始关心打工族的生存状态。助教同学后来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河北卫视对“打工春晚”幕后策划人的采访,听到工友孙恒朴实到地的话语,我的感受只能用崔永元的一句话来形容,“很舒服”。孙恒说,小崔是在寒冬腊月,去到温度只有零下十的北京五环外,但是他的举手投足间,完全没有让人感觉做作或者不自在,好像他本是打工子弟的一份子,与大伙儿扎堆乐呵呵地过新年。在两位幕后工作者从容的回答面前,反倒是女主持人一惊一乍的提问让我觉得有些反感,刻意的“拉家常儿”“嘘寒问暖”,是不是无意间走了“形象工程”的老套?
没有刻意称自己在“做慈善”“做公益”,拍摄也只是偶尔还有些晃动的(可能是)DV机,现场音响效果不好,话筒还时时“跑音”;而他主持了这样一台不需要“领掌”“领喝彩”的春节晚会,其中的节目初看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却逐渐变成越来越多的感动和惊喜;他穿着便服,收拾得十分工整,用平常节目里一贯的冷幽默乐翻全场……这样的小崔,真实而谦卑,在我心中却是最伟大的。
我知道最后这段话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是我还是希望,在“慈善”和“公益”的队伍里,能有更多像崔永元这样平易近人的智者,而不是一张扑克脸,台上暖融融台下冷飕飕的局外人。毕竟,你或者选择不做,做的话就要真诚和脚踏实地。
附上卜力教授的这篇《劳动者的赞歌》,或许适合一些人在准备开骂和讽刺之前,认真地去读一读:
http://big5.chinataiwan.org/zt/ylss/yscw2012/cgcw2012/201201/t20120121_2256807.htm